心得体会

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中国共产党4篇

时间:2022-09-02 17:25:06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中国共产党4篇,供大家参考。

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中国共产党4篇

篇一: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中国共产党

我党的农村土地政策 前言:

 2011 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 90 周年, 也是我国实施“十二五” 规划的开局之年。

 回顾我们党成立 90 周年来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 总结、 阐释我们党 90 年来的光荣历史、 丰功伟绩, 是党校系统给建党 90 周年最好的献礼。

 有感于我国是个农业大国, 农民、 农村、 农业皆附着于土地, 遂选此话题小议, 冀窥一斑而知全豹。

 一、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农村土地政策

  (一)

 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思想源于农民运动和“耕者有其田” 的愿望

 最早发动与组织农民闹革命的人, 就是彭湃。

 早在党诞生之前, 1921 年 5 月间, 广东的共产党人彭湃, 就在他的家乡 海丰县发动与组织农民, 打起苏维埃的旗帜闹革命。

 并于 1922年 9 月成立“赤山农会” 。

  在党的正式文件中, 第一次关于农民运动的真实记载是 1922 年 6 月, 陈独秀在给共产国际的报告中说, 在衙前农协的基础上, “组织了 80 个农村的农民协会反抗地主, 被军警解散,死伤数人” 。

 1922 年的中共“二大” , 发表了大会宣言。

 指出:

 “中国三万万的农民, 乃是革命运动中的最大要素” 。

 “大量的贫苦农民能和工人握手革命, 那时可以保证中国革命的成功” 。

 这是党的代表大会第一次明确提出工农联合起来革命。

  1923 年党的三大在广州召开, 这是党的代表大会第一次讨论农民问题。

 毛泽东发表重要意见, 强调了农民问题的重要性。

  1924 年国共两党共同参加的国民党一大召开, 实现了国共第一次合作, 孙中山在会后不久, 最早提出了“耕者有其田” 的口号, 这个口号提出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纲领基本原则是一致的。

 但是, 遗憾的是, 提出“耕者有其田” 口号的孙中山先生, 并没有完成这项工作, 国民党后来也没有去做这项工作。

 而真正去完成这项任务的, 不是国民党, 而是共产党。

 因此, “耕者有其田” 也就成为了中国共产党新的奋斗目标。

  1925 年 1 月, 党的四大第一次提出了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 也是第一次在全党正式地、较好地统一和认识了领导权和工农联盟的思想。

  1926 年 9 月, 毛泽东赞扬广东海丰县的农民运动时说:

 “全中国各地都必须办到海丰这个样子, 才可以算得革命胜利” 。

 海丰成为中国共产党开展农民运动的策源地之一, 是最早开展土地革命的根据地, 也是最早制定土地政策的根据地。

 (二)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规律的认识和制定正确土地政策来之不易

 大革命时期, 中共所做的唤起民众, 联合工农, 虽然遭到很多的质疑、 非难和破坏, 全国至 1927 年 3 月底, 农民协会组织, 还是遍及了 17 个省, 有组织的农民已达到 800 万人。

 然而, 中共此时对农民和土地问题还是不甚了解的。

 当时全党没有共同的正确认识, 没有完整的正确的土地政策。

 虽然这样, 如果不发生大的问题, 土地政策会得以制定和贯彻, 大革命将会不断推向前进。

  但是, 就因为 1927 年的四一二政变、 七一五政变, 从而导致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全面破裂, 持续了 3 年多的大革命彻底失败。

 在中国革命的重要关头, 中共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会上, 毛泽东就向大会提出了迅速加强土地革命, 大力武装工农, 在农村建立革命政权等建议。全市党校系统纪念建党 90 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

  这样好的建议, 却由于种种原因, 未能被中央领导机构所接受; 当时的中央领导机构也未能担负起在紧急关头挽救革命的任务。

 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 1927 年 8 月 7 日, 中共组成临时中央, 并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 史称“八七会议” 。

 在紧急情况下, 除了制定一系列决议案外,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的总方针, 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暴动作为当前最主要的任务。

 大会指出:

 “现在中国革命的根本内容是土地革命” , 号召全党重视农民运动, 组织农民暴动, 自下而上解决土地问题。

 可见, 八七会议开始把中国民主革命的内容(土地革命)

 和形式(武装斗争)

 统一起来了。

 而这一认识在中央的获得, 是在付出血的代价之后才得到的, 反映了中共对中国革命规律从此才有了正确的认识。

  1927 年 11 月中旬, 海陆丰苏维埃政府实践了把没收分配土地问题列为第一个议案的做法, 通过了《没收土地案》 及分田标准, 规定不仅仅是大中地主的土地加以没收, 小地主甚至自耕农的土地也加以没收。

 大会还通过了“不劳动不得田地, 不革命不得田地” 的分田原则。虽然此时执行的是“左” 的土地政策, 却以付出血的代价换来了正确政策的制定。

 可以说, 是开了制定土地政策的先河, 开了实践中国土地革命的初始。

  (三)

 中国共产党六大首创土地政策

 自八七会议以后, 全党都在摸索中国革命的规律。

 而此时党内思想混乱, 认识上的分歧和争论, 还没有完全解决, 土地革命怎样开展, 土地政策如何制定, 还需要党的代表会议才能得以解决。

 于是, 为了总结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 确定党的任务, 明确党的方向, 中共六大于 1928 年 6 月 18 日至 7 月 11 日在苏联莫斯科正式召开。

 这次代表大会是我党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代表大会。

 会议通过了政治、 政权组织、 土地、 农民、 军事、 职工运动等问题决议案, 还提出了中国革命的十大纲领。

 制定了正确的土地政策是:

 1. 明确规定没收一切地主阶级的土地, 耕地归农民; 2. 确立土改的阶级路线; 3. 调整富农政策。

 大会通过的《土地问题决议案》 规定:

 “无代价的立即没收豪绅地主阶级的土地财产, 没收的土地归农民代表会议(苏维埃) 处理, 分配给无地及少地的农民使用。

 ” 虽然《土地问题决议案》 对农民的土地所有权问题尚未解决, 对如何划分农村各阶级的具体标准也没有做出规定, 却首创了土地政策。

 在全党也初步形成了探索中国革命发展道路的良好开端。

  二、 中国共产党在有了 枪杆子后的农村土地政策

  (一)

 中共六大土地政策在革命根据地的贯彻实施

  中共六大的土地政策指引了中国土地革命的开展, 一走就是二十年。

 就土地政策贯彻实施而言, 1928 年底, 中共湘赣边区政府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 。

 这个土地法, 第一次用法律形式肯定了中国农民分配土地的神圣权利, 为后来的土地革命提供了法律依据。

 虽然, 当时还有些不适当规定, 如没收一切土地进行分配, 而不是只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进行分配; 又如土地的所有权归工农兵民主政府所有, 而不是归农民所有,但是, 在实践中, 及时进行了纠正。

  1929 年 4 月, 毛泽东主持制定了《兴国土地法》 。

 这个土地法, 根据中共六大精神, 对《井冈山土地法》 涉及到的一些内容进行了重要更正, 把“没收一切土地” 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 。

 同年 6 月又规定:

 “田地归耕种的农民所有” 。

 7 月, 在毛泽东指示下, 中共闽西召开第一次党代表大会, 会上通过了《土地问题决议案》 , 指出土地革命中,要区别对待大小地主与富农, 保护大小商店, “不打击富农” , 只没收富农多余部分的土地;自耕农不没收, 不使中农受“任何的损失” , “集中攻击目标于地主” ; 土地的分配方法, 应以乡 为单位, 按原耕地为基础, 明确提出“分田时以抽多补少为原则” , 按人口进行平均分配;对在乡 的地主“酌量分与田地” 。

 比较好地发展了《井冈山土地法》 , 也使中共六大制定的土地政策得到了较好地贯彻执行。

  (二)

 中共六大的土地政策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在贯彻中共六大精神中, 有些地方受到的“左” 右倾干扰还是比较大的。

 1 . 排除右倾错误的干扰。

 1930 年 2 月, 毛泽东在著名的红军“二· 七” 地方和军队联席会议上强调, 平分土地是当务之急。

 他作了一要“分” , 二要“快” 的两字结论, 批判了当时出现的一种主张按耕地能力作为分配土地的标准及迟迟不分田的右倾错误。

  2 . 排除 “左” 倾错误的干扰。

 为了抵制“左” 倾的干扰, 1930 年 8 月, 颁布《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土地法》 , 以纠正《土地暂行法》 的错误, 肯定了毛泽东提出的土地分配原则。同年 10 月, 中央政治局指出在土地问题上必须加紧反对“左” 倾错误, 现在以政府的法令或者以决议禁止土地买卖和租借是脱离全体农民群众的过早办法, 应予以纠正。

 同年 11 月, 在毛泽东主持下, 召开了峡江会议。从理论上澄清了在土地问题上的路线是非, 批评了李立三 “左”倾错误; 论述了平分土地的必然性和深入开展土地革命对于巩固工农联盟、 扩大红军的重要意义。

  3 . 提出农民土地私有权问题。

 1931 年 2 月, 毛泽东在《给江西省苏维埃政府的信》 中,明确地提出了农民土地私有权问题。

 接着, 毛泽东按中央决定, 又指示各级政府发布告说明,江西工农民主政府发表《土地是我们的, 耕种起来啊》 的文告, 正式宣布土地归农民所有。“过去分好了的田(实行‘抽多补少’ 、 ‘抽肥补瘦’ 了的)

 即算分定, 得田的人, 即由其管理所分之田, 所有权私有, 别人不得侵犯” 。

 同年, 在江西省工农民主政府制定的土地纲领中, 对农民土地私有权问题做出明文规定。

 与此同时, 赣东北、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也有类似的规定。

 (三)

 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逐步推进

 土地革命时期, 从井冈山土地法、 兴国土地法到二· 七会议、 南阳会议、 峡江会议, 逐步形成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 即:

 依靠贫雇农, 联合中农, 限制富农, 保护工商业者, 消灭地主阶级, 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给富农以经济出路, 给地主以生活出路的路线。

  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路线表明:

 中国共产党是唯一能够提出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 努力实施土地政策的政党。

  抗战时期, 减租减息是这个时期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 贯彻落实这一政策, 实现了“减租减息, 耕者有其田, 建立民主政权” 的主张。

 1937 年 8 月, 《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中指出这项政策包括:

 没收汉奸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农民; 逃走的地主的土地, 无租息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地方公有地, 分配给农民; 颁布普遍减租的法令, 规定最高租额, 减租至最低限度;保证农民佃耕土地之永佃权; 整理农民债务, 禁止高利盘剥, 办理低利或无利借贷等。

 1941年至 1942 年,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 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解放战争时期, “实行减租减息, 放手发动群众, 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 , 是主要政策。这个时期开始把开展练兵、 减租减息、 土地改革和生产运动结合起来。

 贯彻落实土地政策, 实现了土地改革运动。

 1945 年 11 月, 中共中央发出了《减租和生产是保卫解放区的两件大事》的党内指示。

 1946 年, 中共中央下达了《五四指示》 , 土改开始向“耕者有其田” 转变。

 还规定对自耕农(包括富农)

 田地“不没收, 但所耕田地除自食外尚多余, 经当地多数农民要求得到县区政府批准者, 得没收其多余部分” 。

 1947 年 7 月至 9 月, 中共中央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 全会总结了解放区土地改革的经验, 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 这是一个彻底反封建的土地革命纲领。

 《中国土地法大纲》 规定:

 “没收地主土地, 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

 其路线是“依靠贫雇农, 团结中农,有步骤、 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发展农业生产” 。

 贯彻成效主要体现在“一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 极大地调动了革命和生产积性, 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三、 建国后, 党的农村土地政策的不断完善

  (一)

 建国初期, 耕者有其田变为现实

 从 1950 年至 1952 年, 在约 3 亿多人口的广大新解放区,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

 1950 年 6 月, 颁布《土地改革法》 , 在政策和策略上为土地改革作了充分准备。

 《土地改革法》 规定: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 发展农业生产, 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 在土地改革中,按照《土地改革法》 的规定, 将过去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政策, 改变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 即“保护富农所有自耕地和雇人耕种的土地及其他财产” 。

 对富农出租的小量土地, 除在特殊地区经上级批准得征收其一部或全部外, 一般应予保留不动。

 实践证明, 保留富农经济的政策是正确的。

 到 1952 年底, 全国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这标志着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了; 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 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1953 年春, 全国除新疆、 西藏、 台湾以外, 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3 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无偿地获得了 7 亿亩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 免除了过去每年向地主缴纳的约 700 亿斤粮食的苛重地租。

 农村土地改革的完成, 彻底推翻了长期统治和压迫中国农民的封建半封建土地所有制,巩固了工农联盟, 为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至此, 影响深远的中共六大成功的土地政策, 在历经 25 年之后, 有力地表明了:

 中国共产党是唯一能够提出完整的土地政策、 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 完成土地改革、 彻底解决土地问题的政党。

 (二)

 社会主义时期, 土地政策遭遇曲折发展

 首先, 1958 年就开始了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的运动, 建立起“一大二公” 的人民公社。虽然反映了人民要求迅速建成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愿望, 但是事实上, 它是一个严重的失误, 土地政策...

篇二: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中国共产党

谈我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

 我叫赵兴华来自 2009 级物理学三班今年十一月份有幸进入了物理学院第四十四期党校培训班的学习。通过一个多月的学习使我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大大加深下面我就简单谈谈我的认识吧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建立于 1921 年 7 月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始终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不懈努力。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经过艰苦的斗争取得了民族独立和解放。新中国建立后人民政治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然而经济生活却极度匮乏。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一清二白的情况下肩负起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担。1956 年三大改造的完成初步建成了社会主义工业体系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显示了新中国日益强大的国防力量1971 年重回联合国赢得了应有的国际地位。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国家领导人的高瞻远瞩、英明决策之下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确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目标全面进入社会主义建设阶段实施了改革开放政策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用一国两制的政策解决了香港和澳门问题我国在各个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党的最终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而我们党清醒的认识到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满长而又艰辛的过程所以党把执政兴国作为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全面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党在工作中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紧紧依靠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使党获得广大人民的支持。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发展得到路上不断地解放、发展和完善自己始终为保持共产党的先进性不断地的努力我们党是一个先进的、成熟的、充满活力的政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大保障和依靠。

 总之一句话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绝对不是在敷衍我说的都是我内心的真实想法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以“人民利益大于一切”为服务宗旨的政党是一个为人民办实事的政党是一个从内心想为人民谋福利的政党。我是一个从农村来的孩子我可以从我身边这些年发生的巨大变化来证明我今天所说的这些话我认为只有加入中共产党成为该优秀组织中光荣的一员才能实现我的人生理想才能实现我的人生价值多为家乡做贡献为我国早日实现共产主义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也许我现在还达不到党对我的要求但我会为之而不懈努力的争取早日成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 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中国的革命实践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摆脱受奴役的命运成为国家的主人。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 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 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经过长期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了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的建设实践证明中国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才能走向繁荣富强。

 建国后 我国顺利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 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尽管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过曲折但党用她自身

 的力量纠正了失误使我国进入了一个更加伟大的历史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生产力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三个代表”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指导下我国向强国道路前进。

篇三: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中国共产党

当今世界的资产者和无产者 【摘

 要】“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

 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 失去的只 是锁链。

 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 这段令人震耳发聩, 又让我们耳熟能详的创世明言。《共产党宣言》 —这篇令全世界的资产者都曾经惊慌失措, 惶惶不可终日 , 让全世界的无产者都为之欢呼雀跃, 欢欣鼓舞的千古名 篇, 伴随我们走过了 160 个春秋。

 本文结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和理解, 对资产者与无产者进行系统分析比较, 同时阐述了 共产党与无产者的关系。

 【关键词】

 共产党宣言

  资产者

 无产者

  共产党

  【正

 文】

 一、 如何认识当今世界的资产者和无产者 《 共产党宣言》 在第一节就阐明了“资产者和无产者”的定义, “资产阶级是指占有社会生产资料并使用雇佣劳动的现代资本家阶级。

 无产阶级是指没有自 己的生产资料、 因而不得不靠出卖劳动力来维持生活的现代雇佣工人阶级。

 ”根据《 共产党宣言》 对资产者和无产者的分析, 我们应当如何认识当今世界尤其是我国现阶段的资产者和无产者呢?我认为, 从马恩的原著中我们至少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

 ( 一) 资产者和无产者依然存在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 毫无疑问, 资产者和无产者不仅依

 然存在, 而且从总体来看, 两极分化的趋势还在不断加剧。也许有人会说:

 在现代资本主义国家, 因为 社会福利的增长 , 资本主义政策的改良, 国家政府对国民收入分配的有效调节等多方面的因素, 使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大大改善,消灭了 绝对赤贫的工人阶层, 因而马恩所定义那种“不得不靠出卖劳动力来维持生活的现代雇佣工人阶级” 已经不复存在了 。

 但是他们能够永远靠社会福利生存下去吗?显然也不可能。

 因此, 从本质上来说, 无产者依然大量存在。

 只不过是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 , 一方面依靠无产阶级不同形式的斗争使资产阶级实施了 某些改良政策, 在资本家攫取更多利润的同时, 也为无产阶级相应改善了 一些生活条件, 充其量不过是“水涨船高” 的结果罢了 。

 工人阶级的地位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再来看看资产者, 据统计, 目 前占全世界20%人口 的富人, 大约占有全世界 80%的财富, 也就是说, 全球 80% 的财富掌握在 20%

 的人手中, 这 20% 的人不是资产者又是什么 呢?这不正是财富在逐步向少数人手中集聚的一个明证吗?就我国现阶段来说, 虽然无产阶级已经取得了 政权, 以工人阶级为代表的劳动阶级成 为了 社会的主人, 但由于我们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仍带有某些资本主义的痕迹。

 因此, 资产者和无产者同样依然存在。

 但是国有企业并有使用雇佣劳动, 国有企业的工本身就是企业的主人, 而不雇佣者, 因此, 从这种意义上看, 一切非公有制经济的投

 资都是资产者。

 既然一切非公有制经济的投人都是资产者,在我国现阶段什么 还要鼓励发展非公有制经呢?这主要是由我国目 前的社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性质所决的, 正如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的那样:

 “不能简单地把有没财产、 有多少财产当作判断人政治上先进和落后的标准, 而要应该看他们的政治思想状况现实表现, 看他们的财产是怎得来的以及对财产怎么支配和用。

 ”

 ( 二)

 资产者和无产者的关系出现了 新的时代特征 在肯定资产者和无产者在现阶段依然存在的前提下, 我们也应该看到, 全世界的资产者和无产者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 也出现了 一些新的时代特征, 主要表现在:

 1. 资产者和无站着的界限尤其是小资产者和无产者的界限出 现模糊现象。

 这主要表现在各国的白 领与 粉领阶层上。

 资本主义社会通过各种政策的改良, 通过各种金融衍生工具的开发, 使相当一部分企业管理人员 , 甚至还包括一部分工人, 持有了 股票、 债券等有价证券, 不再是原有意义上的无产者, 使他们真的变成了 资产者了 吗? 当然不是, 与资本家得到的利益相比是微乎其微。

 因此, 资产者和无产者的界限上是从表面上模糊了 , 实质上并没有改变。

 2. 资产者和无产者的矛盾出现缓和现象。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类文明的进步, 在当代, 资产者和无产者之间的矛盾出现了 缓和现象。

 在我国, 由于从根本上实行了 社会主

 义制度, 资产者和无产者的矛盾已经不再表现为 对抗性矛盾, 只不过是先富者和后富者之间的差距和不平衡现象。

 因此, 不存在着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只存在着阶级之间的差距和不平衡。

 3. 资产者和无产者的成分在不断发生变化。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 资产者原始积累的形成不再完全依赖于传统的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 这样就出现了大批现代意义上的无产者, 一夜之间变成百万富翁的现象。与此同时, 也有相当一部分资产者投资失利后, 又重新沦为“打工者” 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无产者”。

 4. 资产者和无产者的发展趋势也发生新的变化。

 在财富不断向少数人集中的同时, 无产者的生存和生活条件也在不断改善和提高, 同时还有相当数量的无产者在不断向资产者的行列迈进。

 因此, 从总体趋势来看, 资产者和无产者的根本性矛盾没有消除, 只是在当今世界达到了 暂时的平衡。

 ( 三)

 资产者和无产者的前途和命运并没有改变 工人阶级生存条件的改善和生活待遇的提高, 能否从根本上改变资产者和无产者的根本前途和命运呢? 当然不能。

 首先, 是资产者的本质没有变。

 资产者的本质就是剥削和压迫, 没有剥削和压迫资产者就失去了 存在的前提。

 其次, 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没有消除。

 资产者和无产者的根本对立并没有消除,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对立并没有

 消除,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并没有消除, 因此,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并没有改变。

 再次, 是无产者的根本地位并没有改变。

 无论你是拥有多高待遇的打工者, 你终究还是资产者的打工者, 终究逃不脱剥削和受压迫的命运。

 二、 对无产者和共产党人的认识 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目 的和利益而斗争, 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

 无产者和共产党人的关系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含义:

 第一, 共产党人永远代表整个无产阶级部分民族的共同的利益。

 第二, 共产党人在共产主义运动的各个发展阶段上, 始终代表整个运动, 即共产主义运动的利益。

 第三, 共产党人既有长远利益, 也有近期目 标和利益,总是为长运目 标和利益, 总是为长运目 标和利益服务的。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我国工人阶级队伍的不断壮大, 素质不断提高。

 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 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

 可见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 不仅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 农民是共产党人坚实的阶级基

 础。

 同时, 包括广大民营企业创业人员 、 技术人员 、 个体户 、中 介组织的从业人员 等在内的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都是共产党人最广泛的群众基础。

 在我国, 中国共产党人已经团结和带领各族人民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因此, 中国共产党人在现阶段领导中 国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任务就是:“立足基本国情,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这就是在新的历史时期, 共产党人率领无产者进行奋斗和斗争的重点、 策略和方式所发生的新发展和新变化。

 三、 共产主义旗帜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旗帜 共产主义事业方兴未艾, 共产主义道路将越走越宽广,共产主义旗帜永远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旗帜, 是因为:

 ( 一)

 共产主义理论揭示了 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

 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一切社会发展观, 都不能完整地、 科学地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他们或者是把人类社会的发展看成是一堆杂乱无章的偶然事件的堆积和组合, 看不到隐藏在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之后的根本规律, 但

 不承认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性。

 只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即共产主义理论, 才能充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 科学地阐释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

 随着生产量的进一步发展, 资本家为了 获取最大的利润并在竞争中取胜, 总是极力加大对工人阶级的剥削, 形成两极分化, 使无产阶级日 益贫困化, 从而加剧无产阶级的矛盾,进一步导致资本主义的灭亡。

 这就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 二)

 共产主义理想代表了 全人类绝大多数人的共同理想 消灭剥削, 消灭压迫, 实现社会和谐, 世界大同, 这并不是共产党人的发明, 古往今来, 古今中外, 追求平等、 博爱、 自 由, 向往幸福和平, 一直都是全人类的共同理想和追求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 还没有任何一种学说, 一个理论体系能够科学地、 令人信服地给出这一问题的答案。

 ( 三)

 共产主义思想代表了 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要求和发展方向 共产主义思想是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科学认识基础的先进思想, 它尊重历史、 尊重科学、 尊重规律, 它源于实践, 总结于实践, 在上升为理论后又知道实践, 因为,它不仅能顺应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要求, 而且能引

 导和促进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反战, 代表着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共产主义思想不仅反映了 先进生产力的要求, 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方向, 同时也反映了 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由此可见, 共产主义思想不仅反映着先进生产力的要求, 同时也反映着先进的意识形态, 先进的传统观念, 即先进文化的发展要求和发展方向。

 ( 四)

 共产主义旗帜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旗帜 共产主义理论是反映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科学理论, 共产主义理想是代表着全人类绝大多数人利益的共同理想, 共产主义思想史代表着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要求和发展方向的科学思想。

 那么, 毫无疑问, 共产主义旗帜就是引 领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旗帜。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

 “在当代中国,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 恩格斯. 共产党宣言[M] .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8 .

 [2]

 马 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 1 卷[M] . 北京人民出 版社1995.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 3 卷[M] .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 6 卷[M] . 北京人民出版社 l961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 7 卷[M] . 北京人民出版社

 l959.

  [6]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9 年第 6、 7 期

相关热词搜索: 中国共产党 事例 谈谈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方远公文网 2007-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方远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方远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苏ICP备0701251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