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

2022年10月14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心得体会10篇

时间:2022-09-07 09:05:17  来源:网友投稿

2022年10月14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心得体会10篇2022年10月14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心得体会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心得感想范文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心得感想【1】 深圳40年的发展,从春运的变化可见一斑。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10月14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心得体会10篇,供大家参考。

2022年10月14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心得体会10篇

篇一:2022年10月14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心得体会

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庆祝大会心得感想范文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庆祝大会心得感想【1】

 深圳 40 年的发展,从春运的变化可见一斑。

 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让中国流动人口逐渐庞大起来。春节期间,民工流、学生流、探亲流、旅游流形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迁徙,被称为春运。深圳作为一个移民城市,外来人口占比近七成,春运压力相当大。火车票一票难求,回家过年对深圳人来讲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上世纪八到九十年代,许多深圳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为了买火车票通宵排队。因为买票人太多,只能出动武警来维持秩序。数千排队买票的人被分成若干个 100 人左右的方队缓缓前行,以避免拥挤造成踩踏事故的发生。夜晚气温较低,排队的人穿着厚厚的衣服,带着小塑料凳,还要准备一些食物以免挨饿。因为出入不方便,上厕所都成问题。好不容易排队到售票窗口,可票卖完了,只能等第二天排队继续战斗。

 买票难,乘车也不容易。那时,没有座位的站票比较多,绿皮车车厢内非常拥挤,走廊上、厕所里都挤得满满当当的。那时,物资还比较紧缺,旅客都是大包小包,肩挑背扛地将大彩电、电脑、美食、服装和当时很受欢迎的港货往家乡搬。

 如今,深圳春运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回家过年的交

  通方式有高铁、飞机、长途大巴、私家车等多种选择;在家坐着,用手机就可以网上购票,刷脸就可以上车、上飞机,不再熬夜排队买票了;快递、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网上购物应有尽有,非常方便,再也不用大包小包往家背东西了。你完全可以穿着时装,优雅地坐高铁或坐飞机回家过年,尽情享受轻松返乡的感觉。

 从春运的变化可看出,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了。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庆祝大会心得感想【2】

 深圳经济特区,作为我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试验场"和"先锋队",转眼间已走过了四十年的历程。短短四十年间,深圳从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迅速成长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化创新性城市。

 2020 年,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 40 周年,也是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迎来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赋予的新使命,深圳又将开启一段怎样的新征程。

 8 月 6 日,由《经济观察报》主办的深圳经济特区成立 40周年特别盛典在深圳星河丽思卡尔顿酒店顺利举行。本次特别盛典以新时代、新动力、新使命为主题,邀请了多位专家学者及企业高层共同回顾分析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历程,共同探讨深圳未来发展趋势。

 经济观察报执行总编辑文钊在致辞中表示,《经济观察报》诞生 2001 年,从一张报纸开始,现在已经成为有网站、微博、

  app、微信、音视频全媒体传输平台,见证了中国加速全球经济的过程,也希望不仅仅是见证者、记录者也是建设者,希望以理性建设者的声音和企业家们一起推动中国世界的商业文明。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前院长、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在活动中发表主题演讲《把握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加快构建高水平开放新格局》。在演讲中,他表示,深圳发展到今天,实际上从理论上讲已经到了走出去的阶段,但是由于国际环境的复杂性,由于目前在外汇管理的局限性导致整个外资投资比较艰难,但要看到发展的大趋势,最终企业都要走向国际市场在海外投资,要主导自己的产业链,要有更多跨国企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来衬托中国整体经济的影响力。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庆祝大会心得感想【3】

 1979 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国正式施行改革开放政策,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其中在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这一事件,也标志着我国开始了从有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转眼间,改革开放的的春风已经吹了四十年,在这四十年中,神州大地,在改革的浪潮中,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一名普通人,自己也很幸运,能够生活在这个国家,成长在这个年代。

 改革开放的成就对于我来说,可能在大的方面,不能说的特

  别具体跟全面,但是我可以从一个普通人的视角,来跟你述说,我身边的变化。

 二是,我们这一代,是成长在改革浪潮中的,自己从小耳目渲染,对一些事情,也很有自己的主见,换言之,会在成长的路上,去不断询问自己最想要的东西,在理清了心里最渴切的呼唤后,会勇敢的去追寻。就如创业一般,这个事情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就是对朝九晚五的传统工作状态的一种反抗,年轻人想要自己掌控生活,不想让自己的人生太过于传统。这种改变其实就是改革开放带给我们的一种改变,一种思想上的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是思想来指导的,他在日常中的所作所为,其核心指导就是脑海所想。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国家在国际交往上,更加开明,而我们对自己的人生则有了更多的选择,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更多的想法。这是一种好的现象,也是一种莫大的进步。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家进步。我们虽然处在平凡的高速收费单位上,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坚守自己的初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心怀目标,那么我们会有更出色的成绩。

篇二:2022年10月14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心得体会

经济特区建立

 40周年 学习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汇报人:XXX

 10月14日上午,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在深圳丼行,习近平总书记収表重要讲话,深刻总结经济特区建立以来叏得癿显著成就和宝贵经验,充分肯定经济特区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亊业作出癿重要贡献,郑重宣示深化改革开放、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好癿坚定决心,对新时代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和广东改革収展提出明确要求、作出重大部署。

 目录 CONTENTS 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归纳 深圳经济特区五大历叱性跨越 1 深圳等经济特区40年改革开放实践十条经验 2 新时代党中央赋予深圳癿七大仸务 3 推劢经济特区工作开创新局面六大要求 4

 第一部分 PART

 01 深圳经济特区 五大历史性跨越

 深圳经济特区五大历史性跨越 这是中国人民创造癿世界収展叱上癿一个奇迹

   广东是改革开放癿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是建立经济特区时间最早、数量最多癿省仹。

  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癿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癿精彩演绎。

  深圳广大干部群众披荆斩棘、埋头苦干,用40年时间走过了国外一些国际化大都市上百年走完癿历程。

 深圳经济特区五大历史性跨越 历叱性跨越一 由一座落后癿边陲小镇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癿国际化大都市癿历叱性跨越  40年来,深圳奋力解放和収展社会生产力,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地区生产总值从1980年癿2.7亿元增至2019年癿2.7万亿元,年均增长20. 7%,经济总量位居亚洲城市第五位,财政收入从丌足1亿元增加到9424亿元 历叱性跨越事 由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癿历叱性跨越  40年来,深圳坚持解放思想、不时俱进,率先进行市场叏向癿经济体制改革,首创1000多项改革丼措,奏响了实干兴邦癿时代强音 历叱性跨越三 由进出口贸易为主到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癿历叱性跨越  40年来,深圳坚持实行“引进来”和“走出去”,积枀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枀吸引全球投资,外贸进出口总额由1980年癿0.18亿美元跃升至2019年癿4315亿美元,年均增长26.1%

 深圳经济特区五大历史性跨越 历叱性跨越四 由经济开収到统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収展癿历叱性跨越  40年来,深圳坚持収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积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历叱性跨越五 由解决温饱到高质量全面小康癿历叱性跨越  40年来,深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教育、医疗、住房等实现翻天覆地癿发化,2019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5万元,比1985年增长31.6倍;率先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癿目标

 第事部分 PART

 02 深圳等经济特区40年 改革开放实践十条经验

 深圳等经济特区40年改革开放实践十条经验 1 必须坚持党对经济特区建设癿领导,始终保持经济特区建设正确方向 十条 经验 2 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通过改革实践推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3 必须坚持収展是硬道理,坚持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以思想破冰引领改革突围。

 4 必须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丌断提高“引进来”癿吸引力和“走出去”癿竞争力 5 必须坚持创新是第一劢力,在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发革中赢得主劢权

 深圳等经济特区40年改革开放实践十条经验 6 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癿収展思想,让改革収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十条 经验 7 必须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使法治成为经济特区収展癿重要保障 8 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癿理念,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収展 9 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基本方针,促进内地不香港、澳门融合収展、相互促进 必须坚持在全国一盘棋中更好収挥经济特区辐射带劢作用,为全国収展作出贡献 10

 第三部分 PART

 03 新时代党中央赋予深圳的七大任务

 新时代党中央赋予深圳的七大任务 要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癿城市范例 提高贯彻落实新収展理念能力和水平 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新格局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丰富“一国两制”亊业収展新实践 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四部分 PART

 04 推动经济特区工作开创 新局面六大要求

 推动经济特区工作开创新局面六大要求

  广东、深圳经济収展水平较高,面临癿资源要素约束更紧,叐到来自国际癿技术、人才等领域竞争压力更大,落实新収展理念、推劢高质量収展是根本出路。

 1 要 坚持収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劢力,率先推劢质量发革、效率发革、劢力发革,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癿収展。

 要 坚持供给侧结极性改革这条主线,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癿适配性,以高质量供给满足日益升级癿国内市场需求。

 要 坚定丌移实施创新驱劢収展战略,培育新劢能,提升新势能,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癿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

 推动经济特区工作开创新局面六大要求

 要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前瞻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収展未来产业,収展数字经济。

 要 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投入力度,収挥深圳产学研深度融合优势,主劢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要 对标国际一流水平,大力収展金融、研収、设计、会计、法律、会展等现代服务业,提升服务业収展能级和竞争力。

 要 实施更加开放癿人才政策,引进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癿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推动经济特区工作开创新局面六大要求

  党中央经过深入研究,决定以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为契机,支持深圳实施综合改革试点,以清单批量授权方式赋予深圳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更多自主权,一揽子推出27条改革丼措和40条首批授权亊项。

 2 要 深圳经济特区要扛起责仸,牢牢把握正确方向,解放思想、守正创新,努力在重要领域推出一批重大改革措施,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癿重大制度创新成果。

 要 着眼二解决高质量収展中遇到癿实际问题,着眼二建设更高水平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多策划战略战役性改革,多推劢创造型、引领型改革,在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収展体制机制、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民生服务供给体制、生态环境和城市空间治理体制等重点领域先行先试。

 要 优化政府管理和服务,全面推行权力清单、责仸清单、负面清单制度,加快极建亲清政商关系。

 要 进一步激収和弘扬企业家精神,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依法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激励企业家干亊创业。

 推动经济特区工作开创新局面六大要求

  当前,世界经济面临诸多复杂挑战,我们决丌能被逆风和回头浪所阻,要站在历叱正确癿一边,坚定丌移全面扩大开放,推劢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劢极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 要 优化升级生产、分配、流通、消费体系,深化对内经济联系、增加经济纵深,增强畅通国内大循环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癿功能,加快推进规则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率先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要 在内外贸、投融资、财政税务、金融创新、出入境等方面,探索更加灵活癿政策体系、更加科学癿管理体制,加强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癿务实合作。

 要 越是开放越要重视安全,统筹好収展和安全两件大亊,增强自身竞争能力、开放监管能力、风险防控能力。

 推动经济特区工作开创新局面六大要求

  经过40年高速収展,深圳经济特区城市空间结极、生产方式、组织形态和运行机制収生深刻发革,面临城市治理承压明显、収展空间丌足等诸多挑战。

 4 要 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加快推劢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型城市特点和规律癿治理新路子。

 要 强化依法治理,善二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城市治理顽症难题,让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

 要 注重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収挥深圳信息产业収展优势,推劢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让城市运转更聪明、更智慧。

 推动经济特区工作开创新局面六大要求

  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人民对美好生活癿向往就是我们癿奋斗目标。经济特区改革収展癿出収点和落脚点都要聚焦到这个目标上来。

 5 要 从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反复出现癿问题出収,拿出更多改革创新丼措,把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社会治安等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好,努力让人民群众癿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要 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丌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叏经济特区収展癿创新创造活力。

 要 把提高収展平衡性放在重要位置,丌断推劢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极建优质均衡癿公共服务体系,建成全覆盖可持续癿社会保障体系。

 要 毫丌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丼一反三补齐公共卫生短板。

 推动经济特区工作开创新局面六大要求

 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重大収展战略,深圳是大湾区建设癿重要引擎。

 6 要 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历叱机遇,推劢三地经济运行癿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促进人员、货物等各类要素高效便捷流劢,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

 要 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规划建设好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加快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

 要 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劢区建设为抓手,加强不港澳创新资源协同配合。

 要 继续鼓励引导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充分収挥投资兴业、双向开放癿重要作用,在经济特区収展中作出新贡献。

 要 充分运用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吸引更多港澳青少年来内地学习、就业、生活,促进粤港澳青少年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增强对祖国癿向心力。

 推动经济特区工作开创新局面六大要求

 要准确把握党中央战略意图,全力支持深圳等经济特区改革収展工作,按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癿要求,支持经济特区深化改革开放、开展前瞻性科技创新、収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収展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民生保障和改善、改革创新社会治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等工作,为新时代经济特区改革収展提供科学指导和有力支持。

 推动经济特区工作开创新局面六大要求

  要坚定理想信念、更新知识观念、掌握过硬本领,自觉站在党和国家大局上想问题、办亊情。

   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推劢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癿正确导向,为改革者负责、为担当者担当,激収党员、干部干亊创业癿热情和劲头。

   要持之以恒正风肃纨,坚定丌移惩治腐贤,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营造风清气正癿良好政治生态。

 广大党员、干部

 感 谢 聆 听 学习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汇报人:XXX

篇三:2022年10月14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心得体会

深圳经济特区 40 周年心得感想2000 字 3 篇

  ?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的心得感想专题写作汇总 ?

 庆祝深圳经济特区成立 40 周年心得感想 ?

 深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调查与思考 ?

 80 年代,深圳曾赢得过“深圳速度”的美誉。在即将跨入新世纪门槛的时候,这里又以另一种“深圳速度”引起世人的瞩目,那就是高新技术产业群在深圳的迅速崛起。

 90 年代以来,深圳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以平均%的速度递增。1998 年,深圳工业总产值居全国大中城市第 5 位,达 1848 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品产值 655 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而在 1991 年,深圳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才只有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

 1992 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后,中国掀起了改革开放的新一轮浪潮。当人们在为深圳将失去政策优势而担心的时候,深圳人却以增创高新技术产业新优势的辉煌业绩,再次走在中国经济发展潮流的前列。

 产业优势是一切优势中的最大优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深圳继续当好“排头兵”的最恰当的抉择。

 “春江水暖鸭先知”。深圳人敏锐地看到,当今世界,知识的信息量在以几何级数增长,一些国家和个人的财富也在呈几何级数增

 长。

 国际经济专业化分工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使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最具生命力的产业。1992 年后,一股全方位改革开放的巨浪在全国各地迅速兴起。浦东崛起,珠江三角洲“四小虎”咄咄逼人,环渤海、中西部加快了奋起直追的步伐,许多地方吸引外资的政策比深圳还要优惠,一些“三来一补”的外资企业开始离开深圳北上。深圳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

 1995 年,一向关心深圳特区事业的江泽民总书记给深圳人提出了一个大课题:“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

 时隔不久,新任广东省委书记李长春视察深圳几家高新技术企业后,抑制不住兴奋的心情,明确要求深圳要探索科技与经济结合的路子。

 这是一个沉甸甸的历史任务。深圳市委、市政府领导在思考:

 “增创新优势”的突破点该选在哪里? ?

 90 年代初期的深圳,不仅面临着众多强手在人才、资源和市场方面的激烈竞争,而且自身内部出现的一些因素,也在制约着深圳经济的发展。事实证明,深圳要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站稳“排头兵”的位置,就必须扬长避短,搞别人不能搞、不合适搞或没想到要搞的产业。

 产业优势是一切优势中的最大优势。这已经成为深圳人的共识。

 在冷静地分析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大趋势和深圳自身条件的前提下,深圳市委、市政府领导层认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深圳增创

 新优势的一个最佳切入口和突破口,是深圳在跨入新世纪门槛时继续当好“排头兵”的最恰当的抉择。

 正是在这种思路的指导下,1990 年,深圳市党代会作出了“以先进工业为基础,第三产业为支柱”的决定。之后,相继于 1991 年8 月,发布了《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1993 年 6月,公布了《深圳经济特区民办科技企业管理规定》。到去年 2 月,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性政策,以加快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产业的发展。

 1998 年 6 月,在深圳市委二届八次全体会议上,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张高丽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对深圳的意义作了精辟、高度的概括。他说:“高新技术产业是深圳的希望所在,后劲所在。深圳要在产业升级上走在全国的前面,就必须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使之成为深圳的特色经济和第一经济增长点。” ?

 后来发展的一系列事实证明,深圳作出的这一抉择是及时和正确的。

 发展高科技所需要的三个要素:智力资源,金融资源,生活发展环境,深圳全都有。

 1997 年 11 月,美国总统科技顾问、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主任约翰-吉本斯率领美国政府科技代表团来到深圳进行实地考察。离开时,他说:“发展高科技要有三个要素:要有好的想法,即智力资源;要有相应的财力和金融资源;还要有良好的生活发展环境。而这三个方面

 我在深圳都看到了。”吉本斯对深圳的评价可谓一语中的。

 经过近 20 年的改革开放,深圳目前已跻身于我国综合经济实力最强的城市之一,成为我国唯一的海陆空口岸俱全的城市,并获得全国“科技先进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天蓝,水清,草绿,花红,城美,使初来深圳的游客都会产生一种惊喜,深圳成了海内外人才最喜欢居住和工作的城市之一。开发科技公司一些来自发达国家的科技人员满意地说:“这里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一点不比我们国家差。”科兴公司几位从美国回来的博士太太说:“在这里生活和工作看不出与美国有什么两样。” ?

 美国纽约赛博投资基金在深圳筹建了一座中国内地最大的软件产业园。“因为深圳有市场,有资金,有人才,在政府政策和领导战略观念方面,深圳具有国内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优势。”产业园区总经理陈衡六这样解释他的选择。深圳已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高级经理人才市场、科技人才市场和激励人才积极性、创造性的利益机制。全国各地每天都有近万名各类人才在深圳的人才市场流动,为深圳各个高新技术企业补充新鲜血液。

 深圳的华为、中兴通讯等高新技术企业,每年都要招聘名牌大学毕业的一两千名大学生、研究生。他们不愁找不到人才,也不愁落户指标不够。深圳市政府为他们招聘人才一路大开绿灯。

 深圳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移民城市,外来人口占了总人口的 90%以上。不同地区的人才,带着不同的人文背景,不同的风俗习惯来到深圳,使深圳成了一座孕育各种新思想、新观念、新机制的大熔炉。

 深圳人特别易于接受新事物,这是高新技术产业在深圳能够迅速崛起的良好人文环境背景。

 几乎任何一种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和生产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深圳恰恰具有良好的产业配套环境。以计算机为例,深圳约有1500 多家配套工厂,生产除芯片以外从机箱、板卡、接插件、显示器到磁头、硬盘驱动器等几乎所有的计算机部件,年配套能力在 2000万台左右。深圳的产业配套优势,已成为吸引跨国公司投资深圳的重要因素。

 高新技术产业是一种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业,但更是一种风险高、投入高的产业。深圳具有良好的融资条件,国内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外汇存贷款余额均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资金拆借市场、保险市场、证券市场、外汇市场发达。比较齐全的金融工具,使深圳的高新技术企业能源源不断地注入资金进行技术开发。

 深圳还在国内最早建立无形资产评估事务所,制订了知识产权保护条例,高科技人员的科技成果能受到有效保护和尊重。他们的后顾之忧比较少。

 此外,毗邻香港的地缘优势,使深圳又能借助香港的资金市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深圳的长城公司、开发科技公司等都不同程度地从香港筹集资金用于发展自己的企业。

 香港的国际信息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地位,也可以使深圳获得各种科技研究与开发所需的信息、原材料、原器件和技术资料,大大缩短了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时间,降低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及生产

 成本,并保证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品通过香港迅速进入国际市场。这一切,都为深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深圳市委、市政府领导形成一个共识:一切工作都要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开路。

 深圳高新技术产业这几年之所以能持续快速发展,与这些年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勇于开拓,努力创新,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服务的机制和体系是分不开的。为了适应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变化和市场的挑战,深圳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形成了一个共识:一切工作都要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开路。在这种共识下,一些重大的高新技术项目和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迅速提上市委、市政府决策层的议事日程并得到解决。

 深圳目前已建立起了为高新技术企业服务的快速反应机制。一是建立制定前瞻性的专家决策咨询系统,通过制定规划、投资导向或扶持政策,及时引导产业发展,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对未来的发展环境变化的主动适应能力。1997 年 7 月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深圳立即作出反应,于当年 10 月推出《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扶持生物工程产业和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决定》,以推动生物工程产业和新材料产业加速发展。随后又出台了大力扶持高新技术产业的《22 条》,起到了及时预防和有效化解亚洲金融危机冲击的作用。二是改革、简化政策审批制度,审批项目由 723 项减为 305 项,从而能快速处理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中出现的困难与问题。深圳还建立了市领导现场办公制度,政府职能部门也建立了相关制度,极大地提高了办事效率。

 ?

 针对深圳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较少、本地科技资源相对贫乏的状况,深圳扬长避短,通过大胆创新,初步建立起了适合深圳特点的,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内地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国外研究开发机构为补充的技术开发体系。深圳从不同的方面和层次推动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开发体系的建设。一是充分发挥政府导向作用,积极培育科技资源,将科技资源向企业倾斜,大力扶持企业的自主开发和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推动了科技资源与经济资源更紧密、更有效的结合。二是积极推动企业加强与国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深圳的企业已与国内的 200 多所大学、几百家研究所建立了良好的科技合作关系;近年来进一步提高了与内地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层次,将企业的研究开发活动向内地延伸,在内地设研究开发机构,迄今这样的机构已达几十家;而像康佳、华为、中兴通讯和开发科技等一批实力较强的企业,则把研究开发机构设到美国硅谷去。深圳通过“借脑子”的办法,使国内外几千名科技人员在为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工作。

 多年来,深圳强化企业技术开发的主体地位,在资源配置、人才引进等方面向企业倾斜。目前在深圳的 521 家研究开发机构中,属于企业创办的有 477 家,占%,全市的研究开发人员中,有 90%集中在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已经成为研究开发的投入主体,1997 年全市研究开发经费的%来自于企业,1998 年 129 家高新技术企业共投入研究开发经费亿元,占全市研究开发投入的 90%以上;1998 年,全市申请专利 2093 件,其中绝大部分来自于企业,是全国第一个以企业专

 利为主的城市。

 高新技术产业包括多个门类,深圳作为一个新兴城市,不可能也没必要贪大求全。深圳的选择是:优势优先,扶持重点产品、骨干企业和支柱产业发展。在制定《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九五”计划和 2010 年规划》时,明确了“九五”期间重点发展计算机、通信、微电子及新型元器件、机电一体、新材料、生物工程、激光大高新技术产业这是深圳依据自身发展情况作出的正确选择。1996 年,深圳推出了“高新技术产业三个一批战略”。根据这个战略,深圳将优先发展具有优势的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三大支柱产业,扶持华为、中兴等 26 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及 19 个创名牌高新技术产品,并在资源配置、人才引进、政策扶持等方面向进入“三个一批”计划的产业、企业和产品倾斜。计划实施以来,每年科技三项经费的 60%以上投入到相应产品、企业、产业,对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在高新技术企业实施知识产权化、产权多元化,是深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探索知识资本价值实现途径的一项大胆创新,也是深圳推进高新技术企业体制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 1995 年开始,深圳就在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大力推行技术入股制度、科技人员持股经营制度、科技开发奖励制度等,在实践中找到了合乎科技与经济发展规律的知识资本价值的实现途径。目前,全市已有几十家高新技术企业通过推行员工持股经营而上升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企业焕发出新的活力;300 多家民科企业推行了

 员工持股经营,出现了一大批以技术作价入股的新型高新技术企业,初步形成了符合高科技产业特点的、以保护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分配制度和经营管理制度。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为深圳带来了深刻而广泛的连锁反应 ?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不仅给深圳带来了经济的腾飞,更重要的是对深圳的社会生活、文化教育、城市建设、企业管理、传统工业等等,都带来了潜移默化而又影响深远的连锁反应。

 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和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深圳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如果说 1992 年前深圳是以改革开放、敢闯敢试而引起举世瞩目的话,那么,从那以后,深圳是以一大批响当当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叫人刮目相看。华为、科兴、希捷、开发科技、安科、比亚迪、澳沃、中兴通讯、赛格以及它们生产的 SDH 传输系统、磁共振、生物工程乙肝疫苗等产品以及 08 程控交换机、10 程控交换机等一批名牌产品,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中国和世界市场上,让人感受到一种生机勃勃的气势。

 高新技术企业在深圳的崛起,产生了巨大的广告效应,吸引了全球知名高新技术企业纷纷到深圳寻求合作伙伴,安家落户。到目前为止,全球 500 强及大型跨国公司已有 50 家在深投资兴办高新技术企业。这些企业的设立,带动了深圳的产品出口,促进了深圳的外向型经济发展,也给深圳培养了人才、带来了信息,加快了深圳走向世界市场、成为国际性城市的进程。

 高新技术企业的兴起和发展,也加快了深圳高新技术企业与国

 际著名企业管理模式接轨的步伐。一些参观过华为、科兴、开发科技等公司的客人们说:“这里的厂容厂貌、管理方式与国外的现代企业没...

篇四:2022年10月14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心得体会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心得体会 5 篇大全

  回望过去 40 年,深圳的发展跨过了一个又一个坎,翻越了一座又一座山,城市综合实力不断上台阶,可持续发展能力突出,深圳的城市定位也不断上升。40年的发展经验表明,深圳成功的因素已从当初依靠政策优势和区位优势,转换为主要依靠体制和文化优势。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的心得感想专题 写作汇总

  纪念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心得体会 1

  国家有关部委、广东省有关部门动作频频,市场人士预期,一系列的政策利好将纷至沓来,一系列的改革成果将在深圳密集涌现。

  *月*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到深圳调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明确表示全力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此前,中央主要金融监管机构已于*月中旬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月*日,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贯彻落实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意见的实施方案》,从五大方面提出 80 条具体措施,加大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力度。

  其中,多条措施是为深圳量身定制,包括以创业板注册制改革试点为契机,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企业更好地利用资本市场做优做强;支持依托深圳证券交易所建设全国性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市场,实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资本的有效对接;持续推进深圳合格境内投资企业(QDIE)试点、支持深圳证券交易所与境外市场互联互通、支持深圳申报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等。

  *月*日,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首批新股启动申购,有望于本月中下旬挂

 牌上市。分析人士预期,接下来,在营商环境改革、科技创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领域,还会有更多成果落地及新的支持措施出台。

  纪念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心得体会 2

  回顾发展史,早在上世纪 90 年代,深圳就提出要“抓高新、上规模、重效益”,主动转移当时还很吃香的“三来一补”加工制造业,大力发展以电子信息产业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并逐渐成为深圳的第一经济增长点、第一大支柱产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将科技创新改革向纵深推进,通过持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不断向价值链高端延伸。2014 年,国务院批复同意深圳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深圳成为全国首个以城市为基本单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6 年,深圳相继印发《关于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关于支持企业提升竞争力的若干措施》等系列文件,全面推进创新创业创造。2018 年*月,《深圳经济特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正式印发,为深圳的创新活动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

  2019 年*月,深圳再次推出《深圳市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方案》,率先落实国家科技体制改革重大部署,科技项目实施的关键环节接轨国际,扩大科研资金的使用管理自主权。

  一系列政策组合拳,让深圳得以构建起“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走出了一条以科技创新带动经济增长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截至2019年,深圳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17001家;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 26**.*亿元,同比增长**.*%;实现增加值 9**.*亿元,同比增长**.*%。今年上半年,面对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深圳先进制造业增加值、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仍分别同比增长**.*%、**.*%。

 随着5G时代的来临,深圳再次前瞻布局,大力建设5G行业应用试验网。截至*月*日,深圳已建成 46***个 5G 基站。

  深圳市罗湖区科技创新局局长石兴中介绍,5G 技术将给罗湖区转型发展带来全新机遇,为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全新动能。从去年开始,罗湖区全面布局5G 产业发展及产品应用,支持辖区企业融入 5G 产业发展和 5G 技术应用之中。如今,已在智能制造、路桥管控、物流机器人、智慧交通等多个产业、工业领域广泛使用。

  5G 产业是近年来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领跑”的缩影。在一次次产业转型升级与产业结构调整中,深圳构建起“四个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即全市产业以高新技术、金融、物流、文化“四大支柱”产业为主,经济增量以新兴产业为主,工业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三产”以现代服务业为主。

  纪念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心得体会 3

  随着当前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制定标准已成为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深圳发展之路,另一核心推动力还在于抢占标准高地,推进质量发展,实现品牌聚集。

  越来越多的深圳企业已从代工生产迈向自主品牌创立,通过不断的自我革新,制定标准,成为行业领军者。全球最大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供应商——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参与制定电池材料等***个国家标准,也是我国牵头制定锂电池材料国际标准的企业。同时,深圳在新能源汽车、消费级无人机、移动电话、5G 等领域,依靠领先的产品技术标准“走出去”,取得丰硕成果。

  统计显示,目前,深圳累计有 235 家企业登上全国企业标准排行榜,占全国上榜企业数量的**.*%。其中,2019 年新上榜企业达 152 家,企业标准化建设步伐持续加快。深圳共有 15 家企业成为全国企业标准的“领跑者”,占全国的**.*%。

 2019 年*月,深圳获评成为全国首个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去年*月,深圳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质量标准提升行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19—2022 年)》正式印发,明确提出到 2022 年,落户深圳市的国际国内标准化组织工作机构达 85 家以上等发展目标。

  高标准带来了产业质量效益的不断攀升,为品牌聚集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华为、平安、比亚迪等一大批知名品牌享誉海内外。其中,在南山区就拥有 174 家上市企业,总量稳居全国区(县)第二;拥有 4000 多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据南山区区长黄湘岳介绍,今年的疫情防控中,腾讯、迈瑞医疗、中建科工等一批企业发挥了重要的“科技抗疫”力量。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月份公布的 79 家“科技战疫”表现突出的人工智能企业名单中,深圳企业有8家,其中6家来自南山区。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全面铺开、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是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表示,站在新起点上,深圳正瞄准世界先进城市,衔接国际通行规则,实施全球标杆城市建设示范工程,集聚更多高端要素、高端资源、高端企业、高端人才,加快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不断壮大新动能、提升新势能,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强大核心引擎,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高地。

  纪念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心得体会 4

  说成果、论成就,谈成效、述成功,形容深圳 40 年的蝶变,不能不提一组组数据。比如,近40年来,深圳生产总值增长万余倍,跻身全球城市30强……在这里,人们看到了速度与激情,感受到了光荣与梦想。大潮起珠江,短短 40 年,深圳书写了一座现代化城市的崛起奇迹。

  深圳崛起的密码在哪里?无数人在叩问。因改革开放而生,这就是答案。在这

 里,深圳人民生动诠释了“改革开放的步子要大一点”的深刻内涵;在这里,深圳以改革创新为先导、为动力、求突破……据统计,深圳设置经济特区 40 年来,共创造了 1000 多项“全国第一”。窥一斑而知全豹,深圳用“敢为天下先”定义了创新与创造精神。

  一提起深圳,人们会想到深圳是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既然是试验,就可能有成败,也可能有经验教训,而深圳在试验的过程中不仅解放思想、敢闯敢试,更看准了就做,做出了模板。据介绍,无论是上世纪 80 年代的价格改革、劳动工资改革,还是上世纪90年代的股份制改造、科技体制创新,以及21世纪以来的事业单位改革、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等,深圳都在全国率先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之路。

  从这个角度看,深圳崛起的要义还有制度的崛起,其崛起的意义并没有局限于当地,而是辐射全国——对全国性的制度构造、对其他地方的制度变革,都具有广泛而深入的参照价值。

  有人问,如今改革开放已是全国上下的制度基准,我们还需要经济特区吗?答案是肯定的。经济特区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而且要办得更好、办出水平。一路奔跑的深圳胸怀远大抱负,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这是深圳的定位;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先进城市之林,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这是深圳的目标。

  当前,时代也赋予了深圳优厚的制度环境。去年*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正式出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宏阔背景中,中央支持深圳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势必有利于深圳更有动力地实现宏大目标。

  四十载惊涛拍岸,九万里风鹏正举。深圳又被称为鹏城,在波澜壮阔的新时

 代,风鹏正举的深圳一定大有作为。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全面铺开、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在改革开放道路上一以贯之、锲而不舍、再接再厉,以一马当先之力带动万马奔腾之势,深圳定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蓬勃魅力、动力、活力、创新力。

  深圳建立 40 周年心得体会 5

  进入*月,深圳迎来高光时刻。*月*日,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满一周年;*月*日,深圳将迎来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近日,国家有关部委、广东省有关部门陆续出台政策,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深圳市政府也密集调研开会,一系列的政策“礼包”有望接踵而至。

  “轨道上的大湾区”加快推进

  *月*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的批复》公开发布,同意在粤港澳大湾区有序实施一批城际铁路项目。

  根据规划,近期到2025年,大湾区铁路网络运营及在建里程达到4700公里,全面覆盖大湾区中心城市、节点城市和广州、深圳等重点都市圈;远期到 2035 年,大湾区铁路网络运营及在建里程达到 5700 公里,覆盖**%县级以上城市。

  大湾区将形成“轴带支撑、极轴放射”的多层次铁路网络,构建大湾区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主要城市至广东省内地级城市2小时通达、主要城市至相邻省会城市 3 小时通达的交通圈。

  根据批复,近期建设项目总投资约 4***亿元,资本金比例**%、计 2***亿元,由广东省和项目沿线地方使用财政资金等出资,并按照市场化原则,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分析人士认为,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以及交通网络的融合衔接,是城市间协同合作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国家发改委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交通一体化,将给

 深圳未来发展提供强力支持。

  土地空间不足使得深圳近年来发展越来越显“窘迫”,寻求与大湾区其他城市深度协作成为深圳_此问题的方向之一。今年年初,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形成“双核(深圳、广州)+双副中心(汕头、湛江)”动力机制,探索推动广州、深圳与湛江、汕头深度协作。

  给深圳土地管理“扩权”

  近日,自然资源部印发了《关于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市深化自然资源领域改革探索意见的函》,助力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

  意见提出,自然资源部支持广东和深圳,从国土空间规划、空间用途管制、土地利用、耕地占补平衡、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有关试点、不动产登记、土地只征不转以及深圳深化自然资源领域改革探索等九个方面,进一步提升自然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和效率,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推动自然资源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自然资源部支持下,深圳将率先探索国有土地使用权续期路径、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开发建设住宅、分类盘活利用存量工业用地等一系列改革,以更大的土地改革权限下放,更强的产业和居住空间保障,充分发挥“双区叠加”优势。目前,广东省自然资源厅、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正抓紧制定方案,报自然资源部审定后实施。

  分析人士表示,深圳的下一步发展是“扩容”还是“扩权”,各方讨论热烈。自然资源部已率先用实打实的措施,给深圳扩大了土地管理的权限。

  去年,深圳市委将“拓展空间保障发展”十大行动的名称,优化为“加快国土空间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十大行动,已向社会各界传递出更加明确清晰的信号:深圳未来发展,将在存量土地下苦功夫、硬功夫。

 *月*日下午,深圳召开了一次围绕“产业用地”的新闻采访会,承诺凡是符合深圳产业发展方向的重大项目“全部有地可落”。会上还透露,今年下半年深圳或将再举行一次全球招商大会。去年底召开的全球招商大会,给深圳带来总投资超 5***亿元的***个产业项目。

篇五:2022年10月14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心得体会

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心得感想范文精选五篇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心得感想范文一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之初,处处是工地,村民们跑运输、做加工……1981 年,渔民村成为全国最早的“万元户村” 夏日炎炎,海风阵阵。深圳罗湖区渔民村,中国最早的“万元户村”,我们的采访从这里开始。

 “要是没有改革开放,你看到的这些地方可能还是泥塘呢!”见到渔民村的老渔民邓锦辉,是在村里古色古香的“渔人码头”文化室,他正和五六位老人悠闲地喝茶、读报、看书。“现在村里年年有分红、家家有产业,大家在‘物质小康’之后,都在追求‘精神小康’了。”说起文化室,担任渔民村居委会副主任的邓锦辉颇为自豪。

 走出文化室,漫步于 0.25 平方公里的渔民村,记者找不到一点小渔村的感觉。鳞次栉比的小高楼、清洁宽阔的水泥路、郁郁葱葱的绿化带……昔日荒僻的小渔村,如今已是远近闻名的“样板村”。

 62 岁的邓锦辉肤色黝黑、身体结实,看着显年轻,“你以为我有多老?我比特区的‘岁数’大不了多少!”他哈哈大笑。

 说话间,_带着记者来到位于渔民村社区的家中,120 平方米的三室两厅宽敞舒适,各种现代化家电一应俱全,记者试图寻找一些渔民生活的痕迹,一无所获。“现在除了周末钓钓鱼,生活里几乎没有‘渔民’的影子了。”邓锦辉说。

 邓锦辉搬过多次家。他回忆道:“每搬一次家,生活都是一次大变样。” 改革开放前,邓锦辉与大多数普通村民一样,住的是土墙瓦房,过着海上漂泊的日子。“出一次海至少半个月,吃住都在船上。”_告诉记者,那时的他总想,这大概就是自己一辈子的生活了。

 随着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渔民村的春天来了。高速发展的经济特区处处是工地,村民们也从中觅得商机,渔民村迅速组建起自己的船队和车队搞运输。“现在的深圳国贸大厦、罗湖香格里拉大酒店,很多砖瓦、沙石都是我们运过去的,我们是一天天看着深圳长高。”邓锦辉骄傲地说。

 虽然是简单的建筑材料运输,但市场供不应求。依靠自己的船队,村民们从中山运砖头来深圳卖,一船能装两万多块砖,能挣几千元。

 “那时候,经常要干到凌晨 2 点甚至通宵,大家抢着干活,不把当天任务完成没人下班。”邓锦辉说,他的妻子在村里珠宝厂上班,把一个个小珠子小亮片穿起来,做成装饰品运到香港卖。“虽然苦点累点,但两口子一起努力,感觉日子特别有奔头。” 跑运输、做加工……20 世纪 80 年代初,邓锦辉夫妻二人年收入就超过了 1 万元。1981 年,渔民村成为全国著名的“万元户村”。次年,村里统一盖起 30 多幢二层小洋楼,邓锦辉家也分到了一幢。

 “彩电、冰箱、洗衣机、电饭煲样样都有,地板是大理石的,水绿水绿的。我最喜欢的是那台大音响,可以唱卡拉 OK,当时村

 里好多人都跑到我家来唱歌。”邓锦辉觉得,那是祖祖辈辈都没过上的好日子。

 好日子才刚刚开始。1985 年,村里集资建成了 7 层高的工业大楼,制衣厂、表带厂相继入驻;1992 年,村集体成立深圳渔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村民人人可以获得分红;2004 年,旧村改造完成,现代化的高层住宅取代了老旧的“握手楼”和“拥抱楼”,邓锦辉搬进了现在的房子中。

 对渔民村村民来说,2012年12月8日是难忘的一天。这一天,_总书记考察了渔民村。“在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下,渔民村的生活水平又上了一个大台阶!”邓锦辉说,近几年,村里重新装修了 430平方米的老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让村民老有所养,还成立了粤剧队,开展邻里节、渔乐节等活动,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村里人现在最希望的,就是总书记能再来渔民村,看看今天村里的新变化。” “经济发展了,我们几个居委会干部一合计,想丰富一下村民的文化生活,就办了个渔乐节。”邓锦辉说,渔乐节一次大概两小时,跳舞、唱歌等节目都由村民们自己出,大家都想露一手,在一起排练、演出其乐融融。

 “渔村一派时尚景象,绿荫通幽处,小区人气旺,举村喜气扬,赞扬改革开放……”渔丰实业公司一间办公室里,传出这样一首悠扬的粤语小调,这首小调就是几位村民为今年渔乐节准备的。如今的渔民村,村集体资产从上世纪 90 年代初的 800 万元增长到 4.8

 亿元。

 “渔民村正计划对村集体经济、基层治理等进行全方位提升,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做贡献。”邓锦辉说。

 “海上飘零”“翻身解放”“春到渔村”……蜿蜒 350 多米的渔民村文化长廊里,一幅幅精美的青铜浮雕记录了今昔变迁。从渔民村向西北方望去,京基 100 大厦等许多深圳标志性建筑耸入云霄。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心得感想范文二 深圳培养了我敢闯敢拼、努力奔跑的人生态度,通过奋斗改变命运。” 见到戚卓,是在深圳电视台“都市调查”栏目录制时。专业的分析、缜密的逻辑、从容的谈吐,让人很难将她与 20 年前的打工妹联系在一起。

 “深圳培养了我敢闯敢拼、努力奔跑的人生态度,通过奋斗改变命运。”坐在记者对面的戚卓,眼神里透出从容与自信。

 戚卓与深圳结缘,是在上世纪 90 年代。她的父亲在深圳打工,常说起深圳发展速度、温暖的大海、世界之窗……从那时起,这些点点滴滴就刻在戚卓的心里,到经济特区去,成为戚卓心中的向往。

 2000 年,这个生在东北、长在东北的女孩一路南下,来到了心仪已久的经济特区。刚到深圳的她,在北郊公明镇的创维电子城找到了工作,“印象中厂区很大,一进来就看到很多身着蓝装的工友,都很年轻、有活力,来自全国各地,为了各自的梦想打拼。”戚卓说。

 就这样,戚卓在创维集团电视机厂有了第一份工作——生产部统计员。每天,她要跟进生产计划表,在插件、机芯、整机等不同工段之间进行协调,满车间跑上跑下。

 虽然对打工生活的艰辛有心理准备,可让戚卓没想到的是,上岗第一天就忙到晚上 11 点。“在老家,大家晚上 10 点就休息了,可这里的人们却依然精神抖擞。”戚卓说,厂里会给加班到夜里的人发加餐券,可以领牛奶和面包。“那段时间,大家相互鼓励着。晚上碰到加班的同事,都会相视一笑,说‘一起去领券吧’。” “老家的日子很安逸,但我更喜欢经济特区的氛围,来深圳就为拼一拼!”戚卓说。

 “记得当时一个新项目启动,工艺图绘制工作需要有人兼职承担,我下了班连饭都没吃,就去镇上买了一本 CAD(计算机辅助设计)教材,一边自学一边做。”戚卓记得,那时候经常和办公室一位来自江西的同事“比赛”,看谁晚上在办公室留得更久、学到的东西更多。

 “在深圳,企业普遍提倡内部选拔和招聘,只要你努力就可能得到更好的机会。”戚卓说。

 由于表现出色,创维集团成立品牌部时,戚卓作为其中一员来到位于深圳南山区的集团总部工作。从郊区来到摩天大楼林立的市区,这段路,戚卓走了 3 年。深南大道、地王广场、华强北……这些曾令她艳羡的景观成为生活中的日常。

 繁忙工作之余,戚卓保持着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2012 年,一次偶然机会,她参加了海之梦心理咨询中心组织的体验式沙龙,受到很大触动,对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心生向往,开始着手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学习相关知识。

 那时,已经 34 岁的戚卓没有任何心理学基础,她能行吗? “最初我也很犹豫,觉得自己早过了学习的年龄,但在同一个学习小组里,既有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人,也有 50 多岁的职场资深人士,大家的相互鼓励让我燃起信心。”戚卓说,从那时起直到现在,只要有空余时间,她都会约朋友去图书馆看书学习。“深圳的图书馆里大部分都是年轻人在学习充电,来晚了就会找不到座位,只能‘转战’咖啡馆和书吧,正是这种氛围激励你去学习。”戚卓说。

 2014 年,36 岁的戚卓决定,离开创维集团,挑战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

 “看到这座城市在改变中进步,身边朋友在改变中成长,我也想改变一下。”戚卓说。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除了要取得资格证外,还得经历长期的实习锻炼。2016 年,她进入海之梦心理咨询中心开始实习。然而,实习非但没有工资,还得“倒贴”学费。

 “前半年的实习期,各类理论学习、接受培训的费用加在一起,我一共花了近两万元。由于还没达到签约条件,后半年的实习期,我给自己加大了学习和培训强度,又花了三四万元。”戚卓说,尽管那段时间经济压力和学习压力都很大,但她还是坚定地往前冲。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7 年,戚卓通过了海之梦心理咨询中心考核,正式成为签约心理咨询师,开启了自己人生的崭新一幕。“在常住人口超过 1300 万人、竞争激烈的深圳,有很多人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戚卓深深地热爱着这份工作。

 戚卓喜欢骑车去深圳湾公园,沿着滨海栈道骑行,凉爽的海风吹过,视野中的大厦高耸入云,近处的公园草木葱郁,让戚卓更加热爱这座城市。“虽然已经人到中年,但我还是想不断奔跑,因为深圳的活力、朝气给我力量,让我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心得感想范文三 在 2020 年世界 500 强排行榜中,平安保险、华为、正威国际、恒大集团、招商银行、腾讯、万科和深圳投资控股 8 家深圳企业上榜,这不仅是深圳企业做大做强的代表,更是深圳以创新驱动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体现。

 40 年来,深圳从一个边陲小镇建设成为一座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和创新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能力显著提升,技术创新实现由“跟跑”向“并跑”“领跑”的转变,构建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全球知名创新之都,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发展的奇迹,为我国城市现代化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鲜活的样本。

 回顾发展史,早在上世纪 90 年代,深圳就提出要“抓高新、上规模、重效益”,主动转移当时还很吃香的“三来一补”加工制

 造业,大力发展以电子信息产业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并逐渐成为深圳的第一经济增长点、第一大支柱产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将科技创新改革向纵深推进,通过持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不断向价值链高端延伸。2014 年,国务院批复同意深圳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深圳成为全国首个以城市为基本单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6 年,深圳相继印发《关于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关于支持企业提升竞争力的若干措施》等系列文件,全面推进创新创业创造。2018 年 1 月,《深圳经济特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正式印发,为深圳的创新活动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

 2019年7月,深圳再次推出《深圳市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方案》,率先落实国家科技体制改革重大部署,科技项目实施的关键环节接轨国际,扩大科研资金的使用管理自主权。

 一系列政策组合拳,让深圳得以构建起“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走出了一条以科技创新带动经济增长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截至 2019 年,深圳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 17001 家;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26277.98 亿元,同比增长 10.08%;实现增加值 9230.85 亿元,同比增长 11.26%。今年上半年,面对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深圳先进制造业增加值、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仍分别同比增长 2.4%、2.2%。

 随着 5G 时代的来临,深圳再次前瞻布局,大力建设 5G 行业应用试验网。截至 8 月 14 日,深圳已建成 46480 个 5G 基站。

 深圳市罗湖区科技创新局局长石兴中介绍,5G 技术将给罗湖区转型发展带来全新机遇,为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全新动能。从去年开始,罗湖区全面布局 5G 产业发展及产品应用,支持辖区企业融入 5G 产业发展和 5G 技术应用之中。如今,已在智能制造、路桥管控、物流机器人、智慧交通等多个产业、工业领域广泛使用。

 5G 产业是近年来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领跑”的缩影。在一次次产业转型升级与产业结构调整中,深圳构建起“四个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即全市产业以高新技术、金融、物流、文化“四大支柱”产业为主,经济增量以新兴产业为主,工业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三产”以现代服务业为主。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心得感想范文四 创新,始终是深圳发展的关键内核。创新的原动力来自哪里?深圳给出的答案是:“坚持市场化导向。” 从深圳创新模式来看,有“六个 90%”的显著特点,即全市90%的研发机构、研发人员、研发投入、发明专利来自企业,90%的企业为本土企业,90%的重大项目由企业承担,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主导、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深圳已成为国内市场干预少、营商环境优、民营经济活跃的城市之一。

 成立于 1993 年的瑞声科技控股有限公司是深圳创新企业的代表,全球每 3 部手机,就有一部手机上的零部件来自瑞声科技。瑞

 声科技高级副总裁江南介绍,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不断提升研发及高精密制造能力,每年的研发投入占比超 8%,2019 年研发投入 17 亿元。目前,公司的声学、光学、电磁传动、精密结构件、射频器件、高速传输器件六大业务,覆盖智能手机、智能家居、智能汽车、机器人等智能设备领域。

 “全球每 100 台无人机里就有 21 台来自宝安,全国智能穿戴产品每 10 个就有 3 个是宝安造。”宝安区委书记姚任介绍,近年来,宝安区坚守实体经济和工业制造,壮大创新动能,以“创新+智造”为特色的产业链不断完备。

 创新发展离不开平台支撑。近年来,深圳在创新载体建设和基础科研领域陆续取得突破。截至 2019 年底,深圳拥有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各类创新载体累计达 2260 家;围绕基因组学、大数据、石墨烯等前沿领域,已设立12 家基础研究机构,组建 11 家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鹏城实验室、深圳湾实验室、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和岭南农业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分中心等 4 个广东省...

篇六:2022年10月14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心得体会

20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心得体会多篇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心得体会 1 ?

 40 多年来,从“有事 call 我”到 5G 引领,从“见字如面”到“万物互联”,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通信技术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在我们已步入 5G 时代,作为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速度比 4G快了数十倍。5G 网络下,一部蓝光高清电影,喝口水的功夫就可以下载完成;VR/AR 技术也变得更逼真和日常,即使身处家中只要戴上AR 眼镜,各地美景近在眼前;更令人兴奋的是万物互联,未来不仅是电子设备之间,家具、汽车、建筑等可以互联对话….. ?

 在通信技术不断更新发展的征程中,深圳电信作为通信行业的领跑者,以“敢为天下先”的魄力,不断超前发展,完善网络、技术、服务等综合信息服务能力,不断深化通信行业在政务民生、企业发展、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深圳电信提前在 7 月份完成 1.5 万个 5G 基站建设任务,基本建成一张室外全覆盖、重点区域室内深度覆盖,具有竞争力的 5G 网络,全网实现独立组网制式。同时持续完善机场、高铁、地铁等交通枢纽,南山双创园、福田 CBD、坂田科技园区、宝安大空港、深汕合作区、

 前海自贸区等示范区域的 5G 精品网络覆盖。

 在 5G 应用创新方面,已涌现出全国首个 5G 智慧政务大厅、全国首个 5G 办税服务厅、全国首个 5G 智慧庭审等一大批 5G 应用,“5G立体巡防智慧警务”收获 2019 年度世界移动通信大会“移动互联创新先锋奖”。目前,深圳电信在全市拥有 58 个 5G 应用精品体验厅,可供广大市民随时到体验厅近距离体验最新 5G 应用。

 深圳电信加速以 5G 领衔的“新基建”,进一步赋能深圳经济发展,丰富各类产业应用及服务,为加快“数字深圳”、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作贡献。我们有理由相信 5G 赋能,未来可期! ?

 40 年的特区建设之路,风起云涌 ?

 40 年的通信发展之旅,携手相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心得体会 2 ?

 40 年前,当时的蛇口只有捕鱼、养蚝、种田三种作业,人民生活不稳定,勉勉强强维持两餐,是一个只有一片荒山野岭、海边沙滩的边陲小镇”。蛇口中学,把湾厦村的一个仓库作为教室,创办起了最初的两个班级,每个班级仅有二三十名学生,后来陆续把两座小学附设的初中班搬迁到现在的地址,如今蛇口中学已经是一座现代化的教育摇篮。

 可才仅仅过了 40 年,深圳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楼大厦随处

 可见,通行也更加方便,街道繁华……这些变化都是人们辛辛苦苦劳动的结果。如果没有他们,深圳就不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40 年来,从城市的景色面貌到普通人的着装饮食,相信我们每个人,都真真切切地目睹和感受到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巨变。改革开放 40 年的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中国社会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

 中国改革开放走过的 40 年光辉历程,使我们这个过去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看成就,想变化,回顾中国改革开放的 40 年,我们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体育、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国际地位和声望不断增长,这使得我们更有信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有信心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有信心履行好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

 40 年前,我们的生活方式是“四世同堂十平米,五代家人居陋室”,今天,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农民们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新楼,城市居民更是从以前的平房转变成现在的小高层,复式住宅,人们的居住都向着“更高大,更宽敞,更环保”发展,处处折射出人们住房条件的极大改善,空调、彩电、冰箱、洗衣机等现代家用电器一

 应俱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离不开的‘缝纫机、黑白电视机、自行车’等‘老三件’,如今都已换上了高档的家庭电器了。试想 40 年前的夏季,人们只能靠摇着蒲扇来解暑,如今也被空调所替代了。

 40 年前,由于家庭收入不高,有限的资金主要是优先考虑吃饭,加上国家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生产能力十分有限,普通居民上班、出行只能靠两条腿,极个别家境较好的才有可能用自行车代步。如今经过改革开放 40 年的大发展、大飞跃,城市基础道路建设、交通设施大大改善,人们平时上班、出行的工具更是多种多样,近途有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公交车、私家车,出远门地上有火车、汽车,天上有飞机,水路有轮船,可随意挑选组合,使居民时时处处感受到方便快捷。

 40 年前,人们的娱乐方式非常单一。改革开放后,国家大力提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精神文明得到很大发展。影视歌舞、读书看报、琴棋书画、花鸟虫鱼、上网冲浪、旅游远足、运动健身等这些过去属于富人的娱乐项目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大大丰富了百姓的业余生活。

 今后,我们长大了,深圳是属于我们这一代;为创造更加崭新的深圳我们要努力学习,用更多的知识使深圳的未来更加美好!深圳经

 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心得体会 3 ?

 40 年前,党中央决定兴办深圳等经济特区,发挥对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窗口和示范作用。值此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正式发布一周年之际,回首四十年来的征程,时光飞逝,风云激荡,光阴荏苒,许多场景远去而模糊,催人奋进的精神却历久弥新。

 到底是哪些精神力量,引领你千里迢迢选择深圳,从你在踏上深圳的那一刻,就有了深深的共鸣,支持着你披荆斩棘、百折不挠选择坚守?一个人,从懵懂孩童到不惑中年;一座城,从边陲小镇到现代都市。四十年的时光,在这里沉淀下催人奋进的观念,铸成这座城市的阳光气质。勇立改革潮头的深圳经济特区,忘不了“三天一层楼”的崛起速度,深圳人也忘不了在“深圳时间”里的拼搏身影和光辉岁月。

 “敢为天下先”。1980 年,深圳市政府出让土地的使用权,将土地作为生产资料进行市场化运作,与港商合作建造了新中国第一个商品房小区。除了国有土地的有偿使用,这样的“第一次”在深圳还有很多,如物价改革、打破铁饭碗、股份制试点、企业产权转让、“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住房制度改革、对外企实行国民待遇……没

 有深圳人“敢闯敢试,先行先试”的勇气,就不会有如今的“深圳奇迹”。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在深圳喊出的众多口号中,作为“深圳速度”的前奏,该句最为人所熟知。1981 年底,这句口号被竖立在了蛇口工业区门口。1982 年 11 月 22 日,该句口号出现在《深圳特区报》头版,引起了轰动,从那时起冲出深圳,走向全国。四十年来,深圳人拼搏进取,锐气如初,吸引了着众多人才纷至沓来,在这里挥洒汗水、奉献青春。深圳是一座慢不下来的城市,走在深圳街头,深圳人的匆匆步伐是“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最真实写照。

 “来了就是深圳人”。2010 年,为纪念特区成立 30 周年,深圳报业集团启动“深圳最有影响力的十大观念”评选活动。“来了就是深圳人”因其开放和包容的价值观,成为深圳人感触最深的一句口号。这句简单质朴的口号散发着浓浓的草根味道,表达着居住在这个城市里的人们内心对归属感的深沉呼唤,也代表着深圳的包容性格以及移民城市的独特气质。这些年来,深圳治理现代化水平逐步提升,深圳市民福祉日益增进。在深圳,都市生活便利舒适、环境整洁美丽、“办事不求人”、有多大努力就有多大回报……每次想离开,每次却又离不开。

 ?

 宏大的社会变革往往发端于社会基层,最深邃的哲理往往是最直白的语言。时间为生命所承载,塑造着深圳经济特区的文化品格,也指引着后来者不断地创造“深圳奇迹”。岁月变迁,深圳敢为天下的精神内核代代传承。我们要不断用新观念引领旧观念,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为新的起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奋斗,闻鸡起舞、日夜兼程、风雨无阻,新时代走在前列,新征程勇当尖兵!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心得体会 4 ?

 深圳的发展变化 40 年前,深圳还是一个小渔村,40 年后,深圳发展成国际大都市。这种变化令人意想不到。我常想,深圳现在这么繁荣,很难想象当初的落后和贫困。现在已经很少看到铁皮房了,只有一座座高楼大厦。现在深圳的消费水平比其他地方要高,这也是在40 年间发展起来的。就拿公交车费来说吧。

 在当初,搭一次公交车只用一毛钱,在现在搭一次公交车最少要两块钱搭一次公交车。40 年,深圳已经有初生的婴儿成长为一个生气勃勃的青年!40 年,身怎创造了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40 年,深圳走出了一条大步迈向现代化的宽广道路!如今,40 岁的深圳,被历史的浪潮腿上了一个新起点。

 深圳是块热土,多少年轻人,渴望在这片热土上寻找到自己的位置,希望在这里站住脚,扎下根。在这里,他们挥洒汗水和热血,

 现出才智和力量。让我们记住深圳的历史,记住我们奋斗拼搏的足迹!让我们畅想深圳的未来,畅想我们光辉灿烂的未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心得体会 5 ?

 一座座高山;一条条坑坑洼洼的小路;一间间破瓦房;一条条清澈的小溪……这就是我们的老深圳。

 你们知道深圳的东门、蛇口、世界之窗、深南大道这些景物在老深圳和新深圳是怎么样的吗? ?

 老深圳的东门就像一个垃圾厂,各种各样的垃圾随处可见,臭气几乎覆盖了整一个东门。1983 年蛇口是一个村庄,它的东边是蛇口圩街道、商店、蛇口渔业大队、渔船修理厂……西边有晒鱼尝码头、村庄……1982 年,世界之窗原址是光明华侨农场沙河分场,在那里,到处都是一片金黄色的稻谷,隐隐约约还可以看见远处被浓雾包围的一座座高山。1983 年的深南大道的交通非常落后,在现在地王大厦附近的深南东路与解放路交界处,常有耕牛从马路上穿过。直到改革开放前夕,买肉都是凭票的,猪肉每人每月半斤。排队买猪肉很辛苦,一般都要在夜里 2 点半左右去排队,迟了就买不到了。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改革开放之风使深圳焕然一新。新深圳的东门,国旗飘扬,大街上人山人海,东门一瞬间增添了几道生机。蛇口那仙境般的海上世界把蛇口装扮得五颜六色。2007 年的世界之

 窗已经成为深圳最著名的景区之一。远眺深圳湾,高楼林立,绿地葱葱。今日的深南大道宽阔平坦,已成为深圳人民的骄傲。

 深圳会有这么大的进步就是因为大家的共同努力才创造出了这美好的家园。

  ?

篇七:2022年10月14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心得体会

经济特区成立 40 周年心得体会十篇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 40 周年心得体会一

  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钱钟书先生作有《窗》一文,将窗户比成房屋的“眼睛”,在欣赏外界美景的同时也在展示屋内人的内心。当代人的朋友圈亦犹如一扇“窗”,看见外界的同时也展现着自我。那么在深圳经济特区 40周岁生日到来之际,微信朋友圈里随手一滑,映入眼帘的是什么呢?

  是为民守护的担当。“白衣执甲、逆风而飞。白衣天使们辛苦了,你们是最可爱的人。”这是朋友路过核酸检测点有感而发的动态,照片中人们神情淡定,有序排队等待采样检测。最近深圳发生了新冠肺炎确诊个例,但与疫情初期相比,相同的是白衣天使们一丝不苟、忙碌挥汗的身影,不同的是大家脸上已没有疫情初期的恐惧不安,而是神色从容。这是无数人的日夜守护、无私付出,才给广大市民带来的“定心丸”。回首庚子初春,在来势汹涌的疫情面前,深圳全体医护人员与党政军警谨遵习近平总书记“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指示,第一时间构建起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联防联控体系,手牵手、肩并肩、心连心筑起抗击疫情的“铜墙铁壁”,将病毒阻挡在身前,把人民呵护在身后,用爱书写动人防疫画卷。

  是为民谋福的干劲。“我们的地盘,我们做主;我们有自己的舞蹈基地了。”过往大爷大妈挤在狭窄的人行道上锻炼,既扰民又堵塞交通,如今公园已成他们锻炼的不二去处。深圳已于去年提前一年实现了“千园之城”的建设目标,公园数量达 1***个。同时深圳还充分利用城市空间绿地打造社区共建花园,让居民参与花园规划、建设、维护的全过程,绘成一幅囊括所有人梦想的城市蓝图。此外,

 在今年的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绩效评价中,深圳在北京、上海等同批***个城市中脱颖而出,取得全国第一名的好成绩。深圳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推窗见绿、出门见园”的花园城市。绿色发展带来的绿色福利,惠及全市人民。

  是为民解忧的情怀。近日,不少深圳人的朋友圈被一条动态刷爆了,仿佛过大年似的。不是某家美食店,也不是某处游玩点,而是深圳地铁 6 号线和 10 号线开通了。自此光明区、平湖街道等地区告别了“不通地铁”的历史,大踏步跨入了“地铁时代”。开通首日,不少沿线居民纷纷打卡留影,亲自体验地铁通到家门口的感觉。近年来,深圳正视市民交通出行的短板,制定了《深圳建设交通强国城市范例行动方案(2019-2035 年)》,融入 5G 技术大力打造的智慧交通已初具雏形,现已成为深圳的一张“新名片”。两条地铁线路开通运行,既是献给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四十周年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一周年的贺礼,更是为广大市民派发的莫大福祉。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在今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我们将迎来“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相信未来一年深圳人的朋友圈将更加五彩缤纷。一个个多姿多彩的朋友圈,犹如一颗颗闪闪银星,汇聚成璀璨耀眼的银河,点缀广东“两个重要窗口”。四十不惑,深圳再起航。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 40 周年心得体会二

  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世事变迁,绸都盛泽就像一面镜子,映照了时代的风貌。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时俱进的发展,让绸都人振奋不已。年近花甲的我,真真切切地经历和感受着,是改革开放让绸都人经济富裕、生活幸福。

  从黑白电视到智能手机

  在我孩提时,盛泽唯一的电影院(当时称大戏院),在我依稀的记忆中,规模之大、气势之昂,在当时的江南小镇堪称一流。在那个娱乐匮乏的时代,电影可

 真是稀罕物,偶尔跟随父亲看一场电影,那可是天大的娱乐享受。

  上世纪 80 年代初,电视还没普及,一般家庭很少拥有电视机,我们只得早早吃好晚饭,到附近的学校、工厂抢占位置,有时去晚了,只好挤在最后几排。虽然听不清声音,但也看得津津有味,乐此不疲。

  过了几年,家庭条件改善,终于有了第一台电视机,虽然只是一台很普通的14 吋黑白电视机,但已经让我们兴奋不已。每天,全家总是开开心心地观看电视节目,那台电视机一看就是十余年,一直不舍得更换。____年,家里又换上了一台29吋的飞利浦彩电,如今60吋的高清液晶电视也搬进了我们平常百姓家,让我们仿佛踏进了高清影院。

  那台曾经伴随我们多年的 14 吋黑白电视机,至今仍十分想念,那是上海阿姨费尽周折托人从上海带来的。它就像一本历史书,记载着时代的变迁,镌刻着时代的印迹,想起它,就让我回忆起青春少年,感慨万千。如今,每当坐在明亮的客厅里看着电视,想着四十年来的变迁,想到它们的昨天、今天、明天,这就是历史的见证、时代的缩影啊。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电视机早已风光不再。如今,亲戚、朋友、同学都建立了微信群,在虚拟的空间里打趣戏谑、谈古论今,畅所欲言,大家尽情地谈笑人生。事实证明,我们虽然年近花甲,但我们还是与时俱进的,紧跟着时代的步伐,尽享人生的快乐。

  “忧、有、优”的三级跳跃

  多少年,多少人,为了“居”

  这个梦想而努力,从最初的福利房、房改房,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房、产权房,人们不懈追求,改善了自己的居住条件。居住环境的变化,使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

 40 年间,我自己的住房完成了“忧、有、优”的三级跳跃,正是因为这段置换经历,让我一生的居住梦想变成了现实。

  上世纪70年代初,父母兄弟姐妹六人,挤在面积只有20余平方米大小的一间租赁房里。六口之家的卧室只有半间,生活起居实在有诸多不便。孩子们逐渐长大,实在无奈,父亲托人买了木料,在房屋中间又搭起了小阁楼,才勉强度过“忧居”的生活。

  这样的日子一共熬了十多年,一直到 1987 年,28 岁的我始终为自己的婚房犯愁。那时,等单位分房真不容易,为了分配到房子结婚,几乎把厂房管科的门槛都给踏破了。幸好,不久按照论资排辈,我分配到了一套一室一厅带厨卫的婚房,虽然只有 40 余平方米,但终于解决了人生大事。19____年,根据房改政策,又花了 2 万元把这房子买了下来,这才有了真正意义上属于自己的第一套住房,成了有产一族,这是我平生“有居”的再一次跳跃。

  时隔多年,住了十余年的住房成了老房,女儿也渐渐长大成人,最后拿出所有积蓄,东拼西凑,置换了一套三房二厅二卫的新房,增加了居住面积,改善了生活环境,可以说是我一生“优居”晚年生活的享受。

  幸福之路是奋斗出来的。改革开放四十年,目睹时代前进的步伐,见证经济发展的巨变,我为祖国而自豪。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 40 周年心得体会三

  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一个地方可以体现一个国家的风貌。鹏城深圳的勃兴,是中国 40 年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历史见证。

  回首深圳的发展历程,特区成立之前,这里只是一个巴掌大的小渔村,只有两条小巷和一条 200 米长的小街;38 年后,一座座摩天大楼巍然耸起、一条条繁华的街道经纬交织,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拔地而起。改革开放之前,物资匮乏,凭票

 购买,以至于人们常在供销社门前为买东西发生一些口角;时至今日,“有啥吃啥”变成了“吃啥有啥”,人们追求的不再是“有没有”,而是“好不好”。正是改革开放,让深圳这片热土沸腾了起来,实现了从“一张白纸”到“奇迹之城”的伟大跨越。

  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因改革开放而强。深圳近 40 年风雷激荡的雄浑篇章,映照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给神州大地带来的巨变。浦江之畔,改革开放在中国东部打开了一扇天窗,写就“浦东传奇”;南海之滨,改革开放大棋落子海南,昔日边陲海岛成为欣欣向荣的国际旅游岛;西北边疆,中欧班列疾驰向西,助推新疆霍尔果斯成长为戈壁明珠……“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一段段旧貌换新颜的壮阔历程,一个个史诗般进步的发展奇迹,有力证明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断: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今天,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中国又一次走到了历史关口。经济特区如何办得更好、办出水平,继续当好开路先锋?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这三大攻坚战如何打赢,阻碍发展的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怎样革除?如何才能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有说服力?除了深化改革开放,别无他途。毫无疑问,在更高起点谋划和推进改革,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不亚于 40 年前。但因循守旧没有出路,畏缩不前坐失良机。拿出敢为天下先的胆魄,永葆“杀出一条血路”的闯劲,争当开拓者、实干家,就一定能让改革造就新气象、开放带来新活力,让发展打开新空间,让我们赢得“下一个 40 年”。

  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

 对改革开放 40 周年最好的纪念,就是不断在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的进展。坚定不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这条正确之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坚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激荡百年的民族复兴梦想必将一步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前景。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 40 周年心得体会四

  改革开放____年,尽管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非常短暂的,但是对于一个人的一生确实是不短的一段时间。

  1978 那年我还很小,还不太记事,自然无法意识到那一年对于我们国家具有的特殊意义。

  生命中最初的记忆,除了生病住院,另外一件不喜欢的事情,就是吃饭。不是不喜欢吃饭,是不喜欢吃棒子面粥。那时候,父亲一个人在北京工作,我和妈妈还有弟弟还在农村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那时太爷爷还在,常年有病,全家____口人,就靠爸爸一个人的工资贴补家用,生活的艰难不是有过亲身经历的人是无法想象的。生产队按劳力和工分分配粮食,我家人口多,劳力少,一年到头,即使是棒子面,也常常不够吃的。到 80 年代中期,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初见成效,情况开始慢慢好转。记得那一年棉花和玉米大丰收,在秋天交完工粮后,爷爷终于同意了买一台电视机。转过年来,奶奶用自己喂养的那头足有 500 多斤的大肥猪,换来了那台白兰牌双缸洗衣机。我真的非常高兴,因为奶奶终于不用在干了一天农活之后,还要洗衣洗到深夜了。这是我印象当中最深的两样家用电器。

  1988 年,我们的户口迁来北京,终于和爸爸在一起了。因为没有房子,最开始,借住在爸爸同事家的一间 17 平米的平房里。那条胡同如今已在北京的地图上消失了。——水磨胡同 19 号,一个大杂院最靠外的一间小西屋,终日不见阳光。

 爸爸妈妈上班了弟弟上学了,我被一天天反锁在屋里,中午的时候妈妈利用午休回来看看我。我不怕寂寞,也不怕一个人在家,最怕的是来客人。因为是平房,上厕所不方便。我只能在屋里使用痰盂,而那时我已经懂事了,知道难为情了。有时遇到坐了好久还不走的客人,我真是苦不堪言。所以那年春节回老家,我说什么都不肯再跟爸爸妈妈一起回来了。所以那几年我有三分之二的时间仍然是在农村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

  直到 1990 年,建国门内大街拆迁改建,我们随之搬到了亚运村。得以近距离的感受了亚运会。同年年底,父亲单位分房,我们搬来了现在的西罗园小区。记得刚搬来的时候,楼下还都是土地,夏天的时候,就是现在楼下小花园的地方,长满了足有半人高的荒草。曾几何时,那条臭水河,还让人闻而生畏,即使是夏天也不敢轻意开窗。这些在今天都变成了过去。取而代之的是绿草红花,河水清了,环境美了。

  90 年代初,家里装固定电话的还不多,不仅初装费昂贵,申请之后还要等很长时间。我家算是较早安装上电话的。爸爸说我出门不方便,电话对我很重要。那时父亲单位与外商合资,开始有些奖金了,生活渐渐的宽裕了一些。几次手术后,我的身体状况也有所改善,似乎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迈进。然而,巨大的不幸突然降临。父亲突发心脏病,突然倒下,再没有起来。刚刚有了笑声的家,瞬间被悲痛覆盖。巨大的灾难让我们在十年中都不敢提起父亲。十年过去,悲痛似乎才减轻了些。生活的艰辛,社会的温暖,也是从父亲去世后才真正体会到。

  即使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还是会常常梦到父亲。父亲去的突然,我想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我。每次醒来,我都在心里对父亲说,“请您放心吧,我很好!现在楼下修了坡道,无障碍到家庭,出门打车,甚至有了无障碍出租车。特别是去年,在街道和居委会同志的帮助下,还办理了医疗‘蓝本’,今后看病也有了保

 障……”点点滴滴的变化正在改变着我的生活。

  时间的列车不会听从任何人的指挥,它不可能停留在任何一个指定的地方,它只会一路向前。

  从改革之初到现在,每一年对国家、个人来说,都深深地留下国家发展前进的印记,特别是____年,这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从年初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拉萨 3.14 事件,5.12 汶川特大地震,以及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重大事件一个接着一个,历经考验,也积累了经验,给世人留下深刻的记忆……。

  ____年,我们的国家和社会飞速地发展,个人的生活也得到极大的改善,回首过去,展望明天,我们在珍惜和感激之余,坚信随着国家的强大,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

篇八:2022年10月14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心得体会

经济特区建立 0 40 周年 伟大实践心得体会

 1980 年 8 月 26 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 15 次会议决定:批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宣布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福建省的厦门四市分别划出一定区域,设置经济特区。

  40 年弹指一瞬,特区的建设者们筚路蓝缕、薪火相承,帮助经济特区在“不惑之年”交出了一份非凡的答卷。特区敢闯敢干,帮助国家在工业化和城镇化领域探索出了宝贵的经验。特区不仅发展了自身的经济水平,还将影响力辐射至周边,带动了东部沿海一大片区域的发展,充分展现了“以点提线”的灵活发展方式。

  纵观世界其他国家,特区并非中国独有,许多国家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都在尝试建设经济特区,如朝鲜设立了罗先经济特区,越南设立了云屯、北云峰、富国岛三大经济特区,古巴设立了马列尔经济特区等。邻国俄罗斯更是累计设立了 17 个经济特区。但上述这些特区的成效并不明显,更无法达到中国经济特区尤其是深圳特区的标杆高度。造成这一反差局面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中国的制度优势无疑是中国经济特区赖以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的根本原因。

  经济特区的设立凸显了中国制度“敢为人先”的行动能力。经济特区制度肇始于改革开放初期,彼时的中国百废待兴,经济水平低下。设立特区的想法在制度层面无迹可寻,在理论层面争议颇大。但是,当时的中央和地方领导同志,为了摸索出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有效路径,

 敢于打破既有“条条框框”的束缚,抱着“向死而生”的态度,毅然设立了经济特区,为中国的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建设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

  经济特区的成长映射出中国制度“灵活务实”的进化能力。特区的建设不是简单的毕其功于一役,而是“摸着石头过河”。建设经济特区的过程中,曾经诞生过许多理论或实践层面的难题,如“特区是不是租界”“如何看待外资”“住房能否商品化”等。这些在今天看来不是问题的问题,却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牵一发而动全身。关键时刻,中国制度发挥出了“灵活”的一面,搁置争论,先全力发展,用成果来证成或证伪上述争议问题。许多因特区发展而产生的争议,最终也被特区的发展带入了历史的洪流之中。中国制度的“灵活”源于其“实事求是”的务实态度,一切都根据经济特区发展的现实需要,不断推动特区制度、文化乃至思想观念的与时俱进。

  经济特区的产业转型展现出中国制度“居安思危”的自省能力。经济特区自设立后,一直在驱动经济发展层面展现着强大的动能。然而,2002 年,一篇网文引发的“深圳抛弃论”横空出世,从金融、高新技术产业、国企改革、政府效率、治安、城市环境等多方面直指深圳特区发展的积弊,引起舆论关注。笔者以为,不能简单地用“对”或者“不对”来评价上述言论。从更高的站位来看,“抛弃论”实际上反映出中国制度赋予了普通公民朴素的“居安思危”的自省能力。彼时言论中提到的许多危机或许后来并未出现,但这未尝不是因深圳

 受到触动而提前将问题克服于无形。正是中国制度“居安思危”的自省能力,才能确保经济特区建设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始终不被“石头”绊倒。

  古人云:四十而不惑。今年“四十岁”的经济特区更是心思澄净、丝毫不惑,始终铭记着“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促进开放、探索治理新路径”的初心与使命。夯实并发挥好中国的制度优势,必能帮助中国的经济特区再攀高峰。

篇九:2022年10月14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心得体会

生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征文作文 8 篇

  ?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的心得感想专题写作汇总 ?

 关于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征文竞赛优秀满分作文 1 ?

 深圳经济特区,作为我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试验场”和”先锋队”,转眼间已走过了四十年的历程。短短四十年间,深圳从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迅速成长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化创新性城市。

 2020 年,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 40 周年,也是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迎来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赋予的新使命,深圳又将开启一段怎样的新征程? ?

 8 月 6 日,由《经济观察报》主办的深圳经济特区成立 40 周年特别盛典在深圳星河丽思卡尔顿酒店顺利举行。本次特别盛典以“新时代、新动力、新使命”为主题,邀请了多位专家学者及企业高层共同回顾分析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历程,共同探讨深圳未来发展趋势。

 经济观察报执行总编辑文钊在致辞中表示,《经济观察报》诞生2001 年,从一张报纸开始,现在已经成为有网站、微博、APP、微信、音视频全媒体传输平台,见证了中国加速全球经济的过程,也希望不仅仅是见证者、记录者也是建设者,希望以理性建设者的声音和企业家们一起推动中国世界的商业文明。

 ?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前院长、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在活动中发表主题演讲《把握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加快构建高水平开放新格局》。在演讲中,他表示,深圳发展到今天,实际上从理论上讲已经到了走出去的阶段,但是由于国际环境的复杂性,由于目前在外汇管理的局限性导致整个外资投资比较艰难,但要看到发展的大趋势,最终企业都要走向国际市场在海外投资,要主导自己的产业链,要有更多跨国企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来衬托中国整体经济的影响力。

 关于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征文竞赛优秀满分作文 2 ?

 坐上时空的穿梭机,我回到了 40 多年前。一座座高山,一条条坑坑洼洼的小路,一间间小瓦屋,一条条浑浊的小溪„„这就是我们的老深圳。40 年前的深圳是一个小渔村。那时没有高楼大厦,也没有名牌汽车。那时的东门是“垃圾厂”各种各样的垃圾随处可见,臭气弥漫了整个东门。

 那时的蛇口是一个村庄,它的东边是街道,交通十分落后。妈妈告诉我,现在的地王大厦附近的深南东路与解放路的交界处,常有耕牛走过。直到改革开放前,买肉都是要凭票的。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在改革开放之后,使深圳变得焕然一新。新深圳的东门变成了商业界,大街上人山人海,瞬间增添了生机;蛇口那仙境般的海上世界把蛇口装扮的色彩缤纷;2007 年的世界之窗成了著名的风景区;世界上最大的模型公园在深圳落成。

 今天的深圳,拥有 440 多万人口,综合经济实力进了大陆城市

 的前 4 名,深圳,已初步成为了一个经济繁荣、法制健全、环境优美、生态优良、文明和谐的现代化花园城市。再坐上时空穿梭机,进入未来 50 年的深圳。宽阔整洁的街上,人们穿着整齐,气质文雅地走着;天空中乘坐直升飞机巡逻的民警向我们招手;陆地上,再也没有使用石油的汽车,而是无污染的电动汽车来往穿梭着„„这就是深圳的未来。

 身为深圳人,深圳的历史不能忘记,深圳的现在要倍加珍惜,深圳的未来我们要畅想。让我们记住深圳的历史,记住我们先辈奋斗的足迹!让我们畅想深圳的未来,畅想我们光辉灿烂的未来! ?

 深圳建立 40 周年心得体会观后感观看心得 1 ?

 经济特区给了我新生活 ?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之初,处处是工地,村民们跑运输做加工„„1981 年,渔民村成为全国最早的“万元户村” ?

 夏日炎炎,海风阵阵。深圳罗湖区渔民村,中国最早的“万元户村”,我们的采访从这里开始。

 “要是没有改革开放,你看到的这些地方可能还是泥塘呢!”见到渔民村的老渔民邓锦辉,是在村里古色古香的“渔人码头”文化室,他正和五六位老人悠闲地喝茶读报看书。“现在村里年年有分红家家有产业,大家在‘物质小康’之后,都在追求‘精神小康’了。”说起文化室,担任渔民村居委会副主任的邓锦辉颇为自豪。

 走出文化室,漫步于平方公里的渔民村,记者找不到一点小渔村的感觉。鳞次栉比的小高楼清洁宽阔的水泥路郁郁葱葱的绿化

 带„„昔日荒僻的小渔村,如今已是远近闻名的“样板村”。

 62 岁的邓锦辉肤色黝黑身体结实,看着显年轻,“你以为我有多老?我比特区的‘岁数’大不了多少!”他哈哈大笑。

 说话间,邓锦辉带着记者来到位于渔民村社区的家中,120 平方米的三室两厅宽敞舒适,各种现代化家电一应俱全,记者试图寻找一些渔民生活的痕迹,一无所获。“现在除了周末钓钓鱼,生活里几乎没有‘渔民’的影子了。”邓锦辉说。

 邓锦辉搬过多次家。他回忆道:“每搬一次家,生活都是一次大变样。” ?

 改革开放前,邓锦辉与大多数普通村民一样,住的是土墙瓦房,过着海上漂泊的日子。“出一次海至少半个月,吃住都在船上。”邓锦辉告诉记者,那时的他总想,这大概就是自己一辈子的生活了。

 随着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渔民村的春天来了。高速发展的经济特区处处是工地,村民们也从中觅得商机,渔民村迅速组建起自己的船队和车队搞运输。“现在的深圳国贸大厦罗湖香格里拉大酒店,很多砖瓦沙石都是我们运过去的,我们是一天天看着深圳长高。”邓锦辉骄傲地说。

 虽然是简单的建筑材料运输,但市场供不应求。依靠自己的船队,村民们从中山运砖头来深圳卖,一船能装两万多块砖,能挣几千元。

 “那时候,经常要干到凌晨 2 点甚至通宵,大家抢着干活,不把当天任务完成没人下班。”邓锦辉说,他的妻子在村里珠宝厂上班,

 把一个个小珠子小亮片穿起来,做成装饰品运到香港卖。“虽然苦点累点,但两口子一起努力,感觉日子特别有奔头。” ?

 跑运输做加工„„20 世纪 80 年代初,邓锦辉夫妻二人年收入就超过了 1 万元。1981 年,渔民村成为全国著名的“万元户村”。次年,村里统一盖起 30 多幢二层小洋楼,邓锦辉家也分到了一幢。

 “彩电冰箱洗衣机电饭煲样样都有,地板是大理石的,水绿水绿的。我最喜欢的是那台大音响,可以唱卡拉 ok,当时村里好多人都跑到我家来唱歌。”邓锦辉觉得,那是祖祖辈辈都没过上的好日子。

 好日子才刚刚开始。1985 年,村里集资建成了 7 层高的工业大楼,制衣厂表带厂相继入驻;1992 年,村集体成立深圳渔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村民人人可以获得分红;2004 年,旧村改造完成,现代化的高层住宅取代了老旧的“握手楼”和“拥抱楼”,邓锦辉搬进了现在的房子中。

 对渔民村村民来说,2012 年 12 月 8 日是难忘的一天。

 “经济发展了,我们几个居委会干部一合计,想丰富一下村民的文化生活,就办了个渔乐节。”邓锦辉说,渔乐节一次大概两小时,跳舞唱歌等节目都由村民们自己出,大家都想露一手,在一起排练演出其乐融融。

 “渔村一派时尚景象,绿荫通幽处,小区人气旺,举村喜气扬,赞扬改革开放„„”渔丰实业公司一间办公室里,传出这样一首悠扬的粤语小调,这首小调就是几位村民为今年渔乐节准备的。如今的渔民村,村集体资产从上世纪 90 年代初的 800 万元增长到亿元。“渔民

 村正计划对村集体经济基层治理等进行全方位提升,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做贡献。”邓锦辉说。

 “海上飘零”“翻身解放”“春到渔村”„„蜿蜒 350 多米的渔民村文化长廊里,一幅幅精美的青铜浮雕记录了今昔变迁。从渔民村向西北方望去,京基 100 大厦等许多深圳标志性建筑耸入云霄。

 深圳建立 40 周年心得体会观后感观看心得 2 ?

 “深圳培养了我敢闯敢拼努力奔跑的人生态度,通过奋斗改变命运。” ?

 见到戚卓,是在深圳电视台“都市调查”栏目录制时。专业的分析缜密的逻辑从容的谈吐,让人很难将她与 20 年前的打工妹联系在一起。

 “深圳培养了我敢闯敢拼努力奔跑的人生态度,通过奋斗改变命运。”坐在记者对面的戚卓,眼神里透出从容与自信。

 戚卓与深圳结缘,是在上世纪 90 年代。她的父亲在深圳打工,常说起深圳发展速度温暖的大海世界之窗„„从那时起,这些点点滴滴就刻在戚卓的心里,到经济特区去,成为戚卓心中的向往。

 2000 年,这个生在东北长在东北的女孩一路南下,来到了心仪已久的经济特区。刚到深圳的她,在北郊公明镇的创维电子城找到了工作,“印象中厂区很大,一进来就看到很多身着蓝装的工友,都很年轻有活力,来自全国各地,为了各自的梦想打拼。”戚卓说。

 就这样,戚卓在创维集团电视机厂有了第一份工作——生产部统计员。每天,她要跟进生产计划表,在插件机芯整机等不同工段之

 间进行协调,满车间跑上跑下。

 虽然对打工生活的艰辛有心理准备,可让戚卓没想到的是,上岗第一天就忙到晚上 11 点。“在老家,大家晚上 10 点就休息了,可这里的人们却依然精神抖擞。”戚卓说,厂里会给加班到夜里的人发加餐券,可以领牛奶和面包。“那段时间,大家相互鼓励着。晚上碰到加班的同事,都会相视一笑,说‘一起去领券吧’。” ?

 “老家的日子很安逸,但我更喜欢经济特区的氛围,来深圳就为拼一拼!”戚卓说。

 “记得当时一个新项目启动,工艺图绘制工作需要有人兼职承担,我下了班连饭都没吃,就去镇上买了一本 cAD 教材,一边自学一边做。”戚卓记得,那时候经常和办公室一位来自江西的同事“比赛”,看谁晚上在办公室留得更久学到的东西更多。

 “在深圳,企业普遍提倡内部选拔和招聘,只要你努力就可能得到更好的机会。”戚卓说。

 由于表现出色,创维集团成立品牌部时,戚卓作为其中一员来到位于深圳南山区的集团总部工作。从郊区来到摩天大楼林立的市区,这段路,戚卓走了 3 年。深南大道地王广场华强北„„这些曾令她艳羡的景观成为生活中的日常。

 繁忙工作之余,戚卓保持着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2012 年,一次偶然机会,她参加了海之梦心理咨询中心组织的体验式沙龙,受到很大触动,对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心生向往,开始着手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学习相关知识。

 ?

 那时,已经 34 岁的戚卓没有任何心理学基础,她能行吗? ?

 “最初我也很犹豫,觉得自己早过了学习的年龄,但在同一个学习小组里,既有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人,也有 50 多岁的职场资深人士,大家的相互鼓励让我燃起信心。”戚卓说,从那时起直到现在,只要有空余时间,她都会约朋友去图书馆看书学习。“深圳的图书馆里大部分都是年轻人在学习充电,来晚了就会找不到座位,只能‘转战’咖啡馆和书吧,正是这种氛围激励你去学习。”戚卓说。

 2014 年,36 岁的戚卓决定,离开创维集团,挑战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看到这座城市在改变中进步,身边朋友在改变中成长,我也想改变一下。”戚卓说。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除了要取得资格证外,还得经历长期的实习锻炼。2016 年,她进入海之梦心理咨询中心开始实习。然而,实习非但没有工资,还得“倒贴”学费。

 “前半年的实习期,各类理论学习接受培训的费用加在一起,我一共花了近两万元。由于还没达到签约条件,后半年的实习期,我给自己加大了学习和培训强度,又花了三四万元。”戚卓说,尽管那段时间经济压力和学习压力都很大,但她还是坚定地往前冲。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7 年,戚卓通过了海之梦心理咨询中心考核,正式成为签约心理咨询师,开启了自己人生的崭新一幕。“在常住人口超过 1300 万人竞争激烈的深圳,有很多人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戚卓深深地热爱着这份工作。

 戚卓喜欢骑车去深圳湾公园,沿着滨海栈道骑行,凉爽的海风

 吹过,视野中的大厦高耸入云,近处的公园草木葱郁,让戚卓更加热爱这座城市。“虽然已经人到中年,但我还是想不断奔跑,因为深圳的活力朝气给我力量,让我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

 深圳建立 40 周年心得体会观后感观看心得 3 ?

 经济特区给了我新梦想 ?

 “如果不是在深圳,我可能早就放弃了。经济特区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环境和无数创业路上的同行者,让我充满了追逐梦想的勇气。” ?

 见到周剑之前,对这位大名鼎鼎的“机器人爸爸”和他的优必选科技公司,记者已是耳熟能详:2016 年央视春晚上,优必选的 540台 Alpha 机器人集体起舞;2018 年央视春晚开场表演,24 只 jimu 机器狗惊艳亮相;2019 年央视春晚深圳分会场,6 台大型仿人服务机器人 walker 与明星们同台竞技。来到优必选,记者很期待见到更新奇的机器人产品。

 “这是优必选的第一个机器人样机,技术上没问题,但在量产前连续开了四次模,都失败了,仅这一项就耗资千万元。”刚见面,周剑向记者展示的却是他创业之初的“痛”。在公司初创期,这样的失败打击几乎让优必选垮掉。“如果不是在深圳,我可能早就放弃了。经济特区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环境和无数创业路上的同行者,让我充满了追逐梦想的勇气。” ?

 这次创业前,周剑的人生可谓顺风顺水。他出生在上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大学期间就获得首届德国迈克威力最高奖学金赴德国留

 学,学业完成后被迈克威力集团收至麾下,凭借出色的工作能力,周剑仅用四年就成为最年轻的中国大区经理。2002 年,周剑与另外两位合伙人开设工厂,为迈克威力等厂商定制生产设备,利润非常可观,他开始在深圳购置房产。

 2008 年,一次参加国外机器人展会的经历,给周剑的人生带来转折。这次展会上,一台可以模拟各种动作的人形机器人引起周剑的好奇心。他想买,但外商非但不卖,甚至都不让靠近看。这让周剑心中格外难受,他暗下决心,在深圳开始机器人项目创业历程,“看都不让看,那我就一定要做得比你好!” ?

 研发人形机...

相关热词搜索: 经济特区 心得体会 深圳 建立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方远公文网 2007-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方远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方远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苏ICP备0701251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