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

2022年党建思想创新与意义思想宣传

时间:2022-12-10 12:10:09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党建思想创新与意义思想宣传,供大家参考。

2022年党建思想创新与意义思想宣传

  【导语】:党建的重要性是什么?又有什么意义?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党建思想的创新与意义的思想宣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党建思想的创新与意义思想宣传】一

  核心要点:

  党的xx大以来,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中,形成了党建思想。党建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管党治党与治国理政相互促进,对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体现了鲜明的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为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继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指明了前进路径和努力方向。

  党建思想内涵丰富、系统完整、逻辑严密,鲜明提出要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增强“四个意识”,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些重要论断进一步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

  党建思想所强调的坚持依法治国与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统筹推进、一体建设思想,充分发挥了党内法规体系建设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关键作用,使党的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国理政的实际效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更加充分体现。

  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党的xx大以来,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中,形成了党建思想。党建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党建思想,对于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党建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指出,马克思的思想理论源于那个时代又超越了那个时代,既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党建思想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

  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是一以贯之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恩格斯亲自指导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列宁在探索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建党学说,使俄共(布)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同时,也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并从此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开花、结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解决了在无产阶级人数很少,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建设一个具有广泛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艰巨任务。改革开放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围绕“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执政党的党员应该怎样才合格,党怎样才叫善于领导”,初步回答了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条件下如何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的问题。党的建设实践证明,我们党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科学认识、把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根据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时代条件的变化,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使党焕发出蓬勃生机活力。

  党建思想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党建思想既体现了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一般特征,又紧密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实际,反映了新的时代特征和任务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最新成果。强调,我们共产党人要念好马克思主义“真经”,他多次重申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思想: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共产党要“在全世界面前树立起可供人们用来衡量党的运动水平的里程碑”;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同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等等。党建思想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守正和坚持。

  党建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建设面临艰巨任务。一方面,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我们党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新要求;另一方面,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各种因素具有很强的危险性和破坏性,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是长期的、严峻的,党面临的“赶考”还远未结束。如何管好党治好党,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确保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迫切需要有科学的思路、有力的举措来推进。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管党治党与治国理政相互促进,对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体现了鲜明的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党建思想标志着我们党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为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继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指明了前进路径和努力方向。

  二、党建思想的基本内涵

  党建思想内涵丰富、系统完整、逻辑严密,鲜明提出要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增强“四个意识”,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些重要论断进一步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是党建思想的灵魂。一是把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体现,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根本保证;二是要切实坚持和保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坚持党的领导,首先要坚决维护以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三是重申并强调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四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这是党建思想的最新成果。确立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政治原则,即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明确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主线,即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部署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布局,即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指明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目标,即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全面从严治党。这是党建思想的主题。创造性地提出党要领导伟大的社会革命,必须进行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的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抓党内政治生活从严。强调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抓思想从严。强调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要固本培元、补钙壮骨,坚定理想信念,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头脑、凝心聚魂。抓纪律从严。强调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要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抓治吏从严。强调以“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为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更广泛更有效地调动干部队伍的积极性。抓作风从严。强调抓作风要率先垂范、以上率下、身体力行,形成“头雁效应”;要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以好的党风带动民风社风。抓反腐从严。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坚持有腐必反、除恶务尽,坚持零容忍态度不变、猛药去疴决心不减、刮骨疗毒勇气不泄、严厉惩治尺度不松;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以改革精神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把强化党内监督作为党的建设重要基础性工程。

  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这是党建思想的重要抓手。一是强调制度治党的意义在于以制度化、程序化、具体化方式治理党内政治生活,保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二是强调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必须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要同向发力、同时发力。三是强调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长远之策、根本之策。四是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快补齐法规制度短板,力争到建党100周年时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五是抓好党内法规制度的落实。加强监督检查和追责问责,注重以良好党内政治文化提升法规制度的执行力影响力。

  三、党建思想的重大意义

  党建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的重大创新,取得了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的重大成效,对党的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已经产生并将继续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得到了全面加强。党的xx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能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原因就在于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加强和改善了党的领导。大力加强了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正气充盈和团结统一更加彰显。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改变了管党治党“宽松软”的状况,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旗帜鲜明讲政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党内政治生态根本好转。制度治党、依规治党取得重大进展,制度之笼越来越编密织实扎紧。

  恪守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品格。党建思想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彰显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具有高度自觉的忧患意识。强调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具有自我革命的勇气担当。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政党能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敢于以刀刃向内、刮骨疗伤、自我革命的勇气来管党治党。具有人民至上的为民情怀。坚持一切以人民为中心,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具有以上率下的领导风范。率先垂范、以上率下,是党建思想所继承和发扬光大的光荣传统和新时代领导风范。

  彰显和弘扬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党建思想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思想路线。既注重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又着眼于党长期执政的顶层设计;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又注重解决党在新时代遇到的现实问题;既注重理想信念的思想建设,又注重防范应对各种风险考验的能力建设;既保持党的政治定力,又注重在自我革命中保持党的生机活力;既注重管党治党的局部突破,更坚持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的整体协调推进;既注重管党治党的制度安排,更注重以钉钉子精神抓实抓细制度的执行和落实。

  进一步巩固了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党建思想为新时代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科学思想武器,进而为党的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了有力支撑。经过长期努力,我们党在制度建设上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党内法规体系逐步形成,制度治党日益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式。与此同时,党建思想所强调的坚持依法治国与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统筹推进、一体建设思想,充分发挥了党内法规体系建设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关键作用,使党的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国理政的实际效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更加充分体现。

  【党建思想的创新与意义思想宣传】二

  党的xx大以来,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坚决改变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回顾总结党的xx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尤其应该总结党的建设方面的实践经验、理论创新和发展规律。党的建设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新性的突出体现,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重要成果之一。站在新的起点上,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坚定不移地建设伟大工程,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党的xx大以来党建实践的历史性成就

  其一,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xx大以来党中央抓党的建设的鲜明主题。

  20xx年,在就《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起草的有关情况作说明时曾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xx大以来党中央抓党的建设的鲜明主题。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更好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必须以更大力度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切实把党建设好、管理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全面从严治党是各级党组织的职责所在。党的xx大以来,我们坚持问题导向,主要从六方面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一是抓思想从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凝心聚魂,用理想信念和党性教育固本培元、补钙壮骨,着力教育引导全党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党的xx大以来,持续开展党内教育,部署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主题教育,推动了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推动了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二是抓管党从严。坚持和落实党的领导,着力落实管党治党责任,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管党治党意识和能力,引导全党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持把高标准和守底线结合起来,把依规治党与以德治党结合起来。《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紧扣“廉洁自律”这个主题,坚持正面倡导、重在立德;《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围绕党纪戒尺要求,开列“负面清单”、重在立规,划出了我们党组织和党员不可触碰的底线。

  三是抓执纪从严。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讲纪律,守规矩。党的纪律和规矩是多方面的,党章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章程,也是总规矩。在所有党的纪律和规矩中,第一位的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重要基础。针对党内存在的无视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种种表现,告诫全党要坚决防止“七个有之”,强调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到“五个必须”,即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必须维护党的团结,必须遵循组织程序,必须服从组织决定,必须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

  四是抓治吏从严。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落实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即“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忠诚、干净、担当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导向,纠正“唯票、唯分、唯GDP、唯年龄”的倾向。精准科学选人用人,把干部识准用好。优化干部成长路径,加强干部实践锻炼。完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对于干部的考核指标体系更全面、具有综合性,鼓励干部一张蓝图干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久久为功。

  五是抓作风从严。党的xx大以来,中央出台八项规定,从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等方面对加强作风建设立下规矩。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四风”。以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洞察党内存在的问题,以作风建设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全面从严治党,让人民群众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得到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广泛认同和衷心拥护。

  六是抓反腐从严。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老虎”“苍蝇”一起打,着力扎紧制度的笼子,有效遏制腐败蔓延势头。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做到零容忍的态度不变、猛药去疴的决心不减、刮骨疗毒的勇气不泄、严厉惩处的尺度不松,凡腐必反,除恶务尽。努力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

  其二,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我们这么大一个党,这么大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党的坚强领导,没有强有力的党中央的权威,没有坚强的核心,是不行的。党的xx届六中全会正式提出“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根本保证,是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迫切需要。这对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领导,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

  其三,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党要管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一段时间内,受多方面复杂因素影响,党内政治生活质量有所降低,体现在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不强,随意化、形式化、平淡化、庸俗化现象滋长等方面。党的xx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紧紧围绕全面从严治党这个主题,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充分反映党的xx大以来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新经验新成果,并结合新的实践提出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为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提供了根本遵循,对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更好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政治生态好,人心就顺、正气就足;政治生态不好,就会人心涣散、弊病丛生。党的xx大以来,党中央把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激浊扬清,让党内正能量充沛,让歪风邪气无所遁形,倡导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促进政治生态的山清水秀。

  其四,加强制度性建设,实现派驻和巡视全覆盖,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党的xx大以来,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

  中央注重发挥纪检组和巡视组的“探头”和“千里眼”作用,实现派驻和巡视全覆盖。20xx年,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党的十九大后,专门成立了国家监察委员会,将反腐败纳入法制轨道。

  党的xx大以来党建理论的重大创新

  党的xx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以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中,党建理论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八个明确”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在“十四个坚持”中,强调“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强调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体现了党建理论的重大创新,提出了党的建设的根本方针、工作思路、工作布局等,对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进一步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反映了历史发展趋势,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建设伟大工程的基本遵循。

  总的来看,党的xx大以来,党建理论有很多重要的创新发展。如,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重要经验,是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大建党原则。只有始终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才能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统一、政治上的团结、行动上的一致,才能进一步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才能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提供根本政治保证。又如,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明确了政治建设在新时代党的建设中的战略定位,抓住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性问题。再如,以党的自我革命来推动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要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我们党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党的xx大以来党的建设的经验和启示

  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这是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握的基本规律。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总结了党的xx大后我们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的六条经验,这六条经验是:一要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统一,既要解决思想问题,也要解决制度问题,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根本任务,把制度建设贯穿到党的各项建设之中。二要坚持使命引领和问题导向相统一,既要立足当前、直面问题,在解决人民群众最不满意的问题上下功夫;又要着眼未来、登高望远,在加强统筹谋划、强化顶层设计上着力。三要坚持抓“关键少数”和管“绝大多数”相统一,既对广大党员提出普遍性要求,又对“关键少数”特别是高级干部提出更高更严的标准,进行更严的管理和监督。四要坚持行使权力和担当责任相统一,真正把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作为最根本的政治担当,紧紧咬住“责任”二字,抓住“问责”这个要害。五要坚持严格管理和关心信任相统一,坚持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贯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一贯方针,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最大限度防止干部出问题,最大限度激发干部积极性。六要坚持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统一,以党内监督带动其他监督,积极畅通人民群众建言献策和批评监督渠道,充分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作用。这些经验既坚持发扬了我们党历史上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做法,又深化了对管党治党规律的认识、创造新的经验,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不断深化。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总结党的xx大以来党建实践的历史性成就和党建理论的重大创新,总结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和管党治党的基本规律,开创全面从严治党新局面,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党建思想的创新与意义思想宣传】三

  一棵参天大树究竟能长什么样子,在最初那粒种子的基因里面就已经确定下来了。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标识是什么,在建党之初就已经确立,这就是“红船精神”。“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原点,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由此展开而发扬光大。作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是发扬光大“红船精神”的典范,化精神品格为理论品格,精神的光辉与理论的魅力交相辉映,让精神原点在时代坐标中闪耀。

  1.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中国的原创性贡献

  回答“时代之问”,实现理论体系的重大创新。进入新世纪以来,在时代步伐越来越强劲、越来越迅捷的脉动中,中国社会也站在了新的历史方位上。指出,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这番话本来是讲国际关系的,但用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上同样一语中的。新时代、新实践当然要造就马克思主义新形态。

  立足于对21世纪时代特征的深刻洞察和当代中国发展方位的科学判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以及与之相联系的什么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应该有什么样的担当,中国的国家治理应该走什么样的路,中国与世界应该是什么样的关系等等时代提出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形成了系统完备、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科学体系。

  这一伟大思想提出了“八个明确”,明确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这一伟大思想又提出了“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与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保障、路线保障与战略保障。这一伟大思想,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认识论和方法论相统一、战略和战术相一致,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原创性贡献,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巨大理论创造力。

  回答“历史之问”,赓续马克思主义的中华文化之根。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秘籍。在这里,“中国具体实际”既包括历史实际、时代实际、实践的实际,也包括历史文化的实际。在一定意义上,历史文化实际决定了思想理论体系的风格与气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实际紧密结合,与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全面现代化、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际紧密结合的同时,更加自觉、坚定地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这一历史新飞跃有了更加坚实的文化基础与文明支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这一最新成果更具中国风格。

  从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具有浓郁中国文化色彩的阐述作为历史使命与战略愿景,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再到“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以及“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包括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构想与价值愿景推进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方案,等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经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已经内化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梁八柱”中,并焕发出持久的精神魅力与文化光辉。

  回答“实践之问”,提出新的理念、主张、方案。指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可大可小,揭示一条规律是创新,提出一种学说是创新,阐明一个道理是创新,创造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也是创新。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基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一系列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实施总体国家安全观等,都是具有原创性、时代性的概念和理论。在此基础上,还做出一系列针对性指向性明确、澄清社会模糊认识、彰显“四个自信”的具体论断,更是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理论家的巨大理论创新勇气回应了中国社会的实践之问。

  2.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

  自我加压,提出新时代奋斗目标。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这一奋斗目标大大提高了中国社会走向现代化的标准。当年“三步走”战略目标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现在“两步走”的实现时间没有变,现代化目标的标准却在提高。首先是把实现基本现代化作为第一步走的目标提前到了2035年,到2050年的第二步走的目标则提升为“全面现代化”,从“现代化国家”提升为“现代化强国”,而且全面现代化的内容也更加全面,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之后又加上了“美丽”这一要求。这充分体现了以为主要代表的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勇于担当、自我加压、不断奋斗的崇高实践品格。

  知行合一,丰富新时代奋斗精神。多次阐述新时代奋斗精神的丰富内涵。指出,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奋斗是艰辛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没有艰辛就不是真正的奋斗,我们要勇于在艰苦奋斗中净化灵魂、磨砺意志、坚定信念。奋斗是长期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伟大事业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几十代人持续奋斗。奋斗是曲折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我们要始终发扬大无畏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特别引用了马克思的话:“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时光跨越了近220xx年,但共产党人的心是相通的。

  因此,“撸起袖子加油干”是奋斗,“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是奋斗,“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还是奋斗。我们要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始终为人民不懈奋斗、同人民一起奋斗,切实把奋斗精神贯彻到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全过程,形成竞相奋斗、团结奋斗的生动局面。这是新时代奋斗精神的实践指向。

  一以贯之,永葆新时代奋斗精神。中国社会用数十年走过西方社会数百年的历程,社会革命改天换地,发展奇迹一枝独秀,治理绩效风景独好,已经越来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但“松口气”“歇歇脚”不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思维,不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品格,不是中国共产党人应有的精神状态。不论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是任重道远,需要十几代人、几十代人乃至更长时间奋斗的伟大事业,更不用说实现共产主义这一人类社会前所未有、更为壮丽的事业了。建设新世界、谱写新篇章,唯有不断添砖加瓦,坚毅前行,永远奋斗。

  从哲学的高度看,中国共产党人已经把奋斗本身作为了自己的目的。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人能一张蓝图绘到底,能一代接着一代做,能做到所讲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意识与境界,把自己融入历史长河中间,融入事业进程之中,始终做历史的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

  3.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以人民为中心。指出,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是历史进步的真正动力,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利益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南海要始终直通人民群众,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脑中。中国共产党是这样认识的,也是这样实践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其凝练为“以人民为中心”,并以此统领治国理政各个方面。

  以人民为中心,就是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从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切入,让人民群众“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不仅要增加人民群众的绝对获得感,还要增加人民群众的相对获得感;不仅要有物质层面的获得感,还要有精神层面的获得感。

  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人民”有两个关键内涵,一个是“最大多数”,不能只为少数人服务;一个是“每一个”,不能只见森林不见树木。正是基于这样的立场与价值,把全面消除贫困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前置性要求;把“共享发展”作为新发展理念最重要的内容,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力争让共同富裕这一本质要求更加充分地体现在现实生活中。

  为人民谋幸福。让中国人民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是以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与郑重承诺。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不断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让人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我们要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要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我们要通过满足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更高要求,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为人民谋幸福还要敢于向一切制约、影响、阻碍人民幸福的现象作斗争。全面从严治党、反腐败是实现人民幸福的重要保障,哪怕再难也要义无反顾。对此旗帜鲜明:“不是没有掂量过。但我们认准了党的宗旨使命,认准了人民的期待。”

  把一切献给人民。现在有些领导干部对做人民的公仆很不理解,总是强调自己的工作多么专业,多么有含金量,言外之意怎么也应该与老百姓是平等的,群众能做的事为什么党员干部不能做。此言大谬。当年毛泽东同志在七大上讲:“群众是从实践中来选择他们的领导工具、他们的领导者。被选的人,如果自以为了不得,不是自觉地作工具,而以为‘我是何等人物’!那就错了。我们党要使人民胜利,就要当工具,自觉地当工具。”

  对这一点讲得更为透彻。20xx年5月8日,他在同中央办公厅各单位班子成员和干部职工代表座谈时指出,没有理想和信仰,不可能为党、为国家、为人民作出牺牲,共产党员应该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牺牲。同样,奉献有小奉献,也有大奉献。现在,有些人觉得自己当公务员收入不高,约束又多,同在企业工作或下海经商相比牺牲了很多,认为这就是奉献了。客观地说,这也是奉献,但这种奉献只是站在个人角度来认识的。我们共产党人讲奉献,就要有一颗为党为人民矢志奋斗的心,有了这颗心,就会“痛并快乐着”,再怎么艰苦也是美的、再怎么付出也是甜的,就不会患得患失。这才是符合党和人民要求的大奉献。真正的共产党人就要像那样,以身许党许国,以身报党报国,夙夜为公,以大奉献成就大事业,用大奉献为人民谋大幸福。

  【党建思想的创新与意义思想宣传】四

  在博鳌亚洲论坛20xx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在总结中国改革开放40年历史成就的基础上,强调指出:“中国40年改革开放给人们提供了许多弥足珍贵的启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中国改革开放的艰辛探索和伟大成就,为人类社会贡献了中国经验。

  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证明,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只要找准正确方向、驰而不息,条条道路通罗马。回顾中国自1840年以来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历史,从“睁开眼睛看世界”到“师夷长技以制夷”,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运动到自上而下的维新变法,从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贯穿其中的,是近代中国“以西方为中心”的追求现代性的努力。但是,这条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根本行不通的。以资本现代性为根本特征的西方现代性,其核心价值取向是资本扩张和利润最大化,“民主、自由、平等、博爱”只是其写在旗帜上的宣言,行动上却是殖民、掠夺、扩张与剥削。后进的中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版图上,注定处于被剥削的地位。因此,企图通过学习西方现代性而实现民族独立尚不可能,更遑论民族的富强与复兴。中国共产党人洞彻到西方现代性的本质,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开始走上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成就证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不仅打破了西方现代性的话语垄断,而且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证明,改革开放顺应了中国人民要发展、要创新、要美好生活的历史要求,契合了世界各国人民要发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时代潮流。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决定了谁能正确地看待自己,以敢于自我革命的勇气,推动全方位改革,发挥出制度的最大优势,谁就能够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中国人民勇于自我革命、自我革新,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革除阻碍发展的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所具有的资本主义所无法比拟的巨大制度优势,展现出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更高质量的发展效益、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已不可阻挡。中国人民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坚持对外开放,充分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有益管理经验,同时不断探索实践,提高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自觉性和能力,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40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改革开放实际相结合,上下求索、锐意进取,把改革开放事业纳入世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之中,承担起与本国实力相一致的大国担当,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为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作出了中国独特的贡献。

  改革开放为人类社会贡献的中国经验,是中国人民在伟大实践中贡献给世界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它给我们带来的历史启示在于:

  必须牢牢把握历史前进的逻辑,要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开拓思维、分析问题、指导行动。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真理。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旧事物是决不甘于自动退出历史舞台的。我们一定要在坚定“四个自信”的基础上,时刻准备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必须牢牢把握时代发展的潮流。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当今世界,是和平合作的世界、开放融通的世界、变革创新的世界。和平合作,要求我们摒弃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思维,通过和平发展、携手合作,实现真正共赢;开放融通,要求我们摒弃封闭思维,以开放的姿态促进共同繁荣;变革创新,要求我们摒弃固化思维,不泥古、不循俗,大胆推陈出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得到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的欢迎和认同,这与一些国家提出的逆全球化主张形成了鲜明对比。

  必须坚持走自己的道路。任何照抄照搬别国发展模式的道路,都不可能成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改革开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是适应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尽管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们从来不主张输出发展模式,我们主张各国的发展道路由各国人民自己去选择。我们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这是相互尊重、和平共处的现实基础,也是建设和平、安宁、繁荣、开放、美丽世界的必然要求。

  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国通过改革开放所展现出来的中国力量,其核心在于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以人民为中心贯穿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从而使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社会主义的发展强调以人为本,是对资本主义以追求利润为目标的发展逻辑的超越,其实现取决于我们继续深化改革的力度、扩大开放的广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实现的程度。

  【党建思想的创新与意义思想宣传】五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崇高政治理想、高尚政治追求、纯洁政治品质、严明政治纪律。如果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上的先进性丧失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无从谈起。这就是我们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的道理所在。党的政治建设是一个永恒课题。要把准政治方向,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夯实政治根基,涵养政治生态,防范政治风险,永葆政治本色,提高政治能力,为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重要保证。重要讲话是一篇反映他的政治观的代表性文献,认真学习这篇重要讲话,有助于我们透彻了解什么是政治、如何加强党的政治建设。

  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上的先进性是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源。丧失政治先进性,其他就无从谈起。97年风雨兼程,我们距离百年大党又近一步;97年不懈求索,我们仍然活力迸发、生机勃勃。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缘于我们一贯重视政治建设、勇于自我革命。这是我们党传承红色基因的标志,这是我们能够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保持纯洁性和先进性的秘诀。党的xx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证明,党的政治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不抓党的政治建设或背离党的政治建设的方向,党的其他建设就难以取得预期成效。这是我们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的道理所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稳妥有序开展不合格党员组织处置工作”,也表明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党员意识淡漠、党性薄弱的党员应该对标对表,严格要求自己,争取为党旗添光彩而不是抹黑。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先进性表现在具有崇高政治理想、高尚政治追求、纯洁政治品质、严明政治纪律。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程中,正是由于一批批先进榜样不断涌现,党才始终是时代先锋、民族脊梁。新时代,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准政治方向,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夯实政治根基,涵养政治生态,防范政治风险,永葆政治本色,提高政治能力。

  政治方向是党生存发展第一位的问题,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和事业兴衰成败。方向上差之毫厘,结果就会谬以千里,往往是欲速则不达。因此,政治建设方向上必须慎之又慎,路线错了就会越努力越坏事。正确的政治方向就是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政治建设的政治指南针作用表现在,引导全党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四个自信”,把全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上来;推动全党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贯彻到谋划重大战略、制定重大政策、部署重大任务、推进重大工作的实践中去,经常对标对表,及时校准偏差,坚决纠正偏离和违背党的政治方向的行为,确保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发展;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守正确政治方向的坚强战斗堡垒,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不移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的政治领导,最重要的是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要建立健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切实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提高政治引领力最基本的就是引导全党增强“四个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没有任何力量可以代替党的领导地位。只有继续当好人民的主心骨,我们才能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要把赢得民心民意、汇集民智民力作为重要着力点。特别指出,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可见这个问题的顽固性与当前的迫切性。夯实政治根基要站稳人民立场,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必须坚决反对“四风”。汇集民智民力也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党领导各项工作,必须站稳人民立场,坚持群众路线,不可闭门造车,不要自以为是,破难题、克难关都要集中群众智慧。群众利益是头等大事,是为政根本,以人民为中心要进一步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我们所说的政治是实实在在的,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就是政治,一切远大的政治理想都必须建立在这个现实基础上,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厚植党执政的政治根基。

  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是党的政治建设的基础性、经常性工作。涵养政治生态要把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作为重要抓手,突出政治标准。要清除政治污染源,让党员干部在党内政治生活中经常接受政治体检,增强政治免疫力。要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以良好政治文化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让党所倡导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优良传统深入党员干部的思想和心灵,弘扬和践行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坚定政治立场,防范政治风险,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我们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战胜风险挑战中壮大,始终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风险意识。政治站位高,政治立场才会坚定,认识问题才能深刻。在政治上糊涂是最大的危险,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自己解除思想武装,走上不归路。因此,广大干部要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做到眼睛亮、见事早、行动快。

  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确保我们党永不变质、永不变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政治上是先进的,只要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纯洁性,始终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腐败就没有藏身之地。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特别是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区域性腐败和领域性腐败交织、用人腐败和用权腐败交织、“围猎”和甘于被“围猎”交织等问题依然突出,全面从严治党依然任重道远。理论上讲,政治腐败与一般的腐化概念是有差别的,通常所说的腐败主要指的是腐化,实践中我们对腐败、腐化等不同问题,在认识上、理论上、政策上应加以区分。政治腐败是最大的腐败,一是结成利益集团,妄图窃取党和国家权力;二是山头主义宗派主义搞非组织活动,破坏党的集中统一。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重要方面就是,惩治腐败“打虎”、“拍蝇”冲着利益集团去,防止其攫取政治权力、改变党的性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冲着山头主义和宗派主义去,消弭政治隐患。现实中政治腐败和经济腐败会交织在一起,我们要从政治上去认识问题,要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清正干部、清廉政府、清明政治就在身边、就在眼前。

  政治能力就是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辨别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善于从政治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总畏浮云遮望眼,就走不远。只有炼就一双政治慧眼,才能识得庐山真面目,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政治责任。

相关热词搜索: 思想 党建 意义 党建思想创新与意义思想宣传 党建思想的创新与意义思想宣传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方远公文网 2007-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方远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方远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苏ICP备0701251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