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

材料、化工等在社会上认可度情况3篇

时间:2022-09-14 17:10:11  来源:网友投稿

材料、化工等在社会上认可度情况3篇材料、化工等在社会上认可度情况 ■・哆‘涵触臼场・●2010年第8期(综合研究)●论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卢文涛+【摘要】 文章阐述了培育高等职业教育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材料、化工等在社会上认可度情况3篇,供大家参考。

材料、化工等在社会上认可度情况3篇

篇一:材料、化工等在社会上认可度情况

哆‘涵触臼场・●2 0 10 年第8 期( 综合研究)●论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卢文涛+【摘要】

 文章阐述了培育高等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的重要意义, 分析了影响高等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高低的主观因素、 客观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 并提出只有通过提高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加大社会宣传力度、 塑造高职教育的特色品牌, 才能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社会认可度; 培育; 意义; 因素; 策略高等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是指社会大众对高等职业教育所持的心理态势, 它反映了社会大众对高等职业教育支持与认同的程度。

 在一定意义上, 社会认可度的高低直接反映r 高等职业教育在周民心中的地位,它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有着霞要影响。

 从发展的规模来看, 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占了高等教育的一半, 但与普通本科教育相比, 它的社会认可度则较低, , 这种较低的社会认可度不利于我国高职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当前形势下, 扩大高职教育的社会影响, 提高高职教育的社会认可度迫在眉睫。一、 培育高等职业教育良好社会认可度的重要意义( 一)社会认可度是评价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志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 以服务为宗旨。

 从这个角度来理解,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高低可以从学生的首次就业率、 服务的广度与深度进行判断:

 就业率高, 服务效果好, 人们就会满意, 社会认可度就会高, 反之, 社会认可度则较低。

 因为高等职业教育是面向广大的社会公众的, 所以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高低只能由人们的满意度即社会认可度来进行评价。( 二)培育高等职业教育的良好社会认可度。

 有利于营造全社会重视高职教育的环境在面向现代企业需求培养法律人才的背景下, 我们认为, 民商法教学改革理应遵循制度生活化、 知识体系化以及理论实践化的原则, 逐步还原民商法制度与生活的关联, 强化知识的系统性和法学理论的实用性。三、 结论法学教育当然不只是培养实践性人才, 但是法学教育以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学生为导向的调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法学教育的改革, 最重要的就是改善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相脱节的现象, 法学教育不仅是传授法律知识, 而且需要培养学生的法律职业技能和法律职业伦理。

 应当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 重视案例教学法、诊所式教学法、 情景式教学法、 辩论式教学法等多种有助于提高法律职业能力的教学方法。法学教育改革的目标不仅是要培养出一批精通纠纷解决的法官、 检查官和律师, 而且还应培养出一批擅长纠纷预防的法律工作者, 尤其是在法科毕业生出现就业难的情况下, 法科毕业生的就业途径必然要超越“公检法” 而进入到各类氽事、 肚单位, 而就企事业单位而言, 需要的不是纠纷解决者, 而是纠纷的预防者。注释:f l】

 霍宪丹. 中国法学教育的反思及定位【J】

 . 中国法学教育研究, 2006。( 2).【2】

 周志荣. 从法学毕业生的素质缺陷看法学教育【N 】

 .法制日报。

 20 0 6—7 —20 .【3】

 朱立恒. 法治进程中的高等法学教育改革【M 1.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 0 9 .【4 I张继斌, 杜晓. 法科毕业生就业率低于高校平均水平【N 】

 . 法制日报, 20 0 8 —4 —13.f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20 0 9 年国家司法考试大纲f zl.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09 .【6】

 谭世贵, 黄永锋. 论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J】

 . 学术界, 20 0 3,( 1).【7 l霍宪丹, 王红. 建立统一的国家司法考试制度与法律教育的改革[ J】

 . 法学. 20 0 1,( 10 ).f 8 1史卫民. 经济法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

 .教育探索, 2008,( 2).【夤任编辑:

 黄蕾】木【作者简介】

 卢文涛,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政办主任, 副教授, 研究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管理( 湖南长沙4 10 2 0 8 )万方数据

 目前,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相对较低,一方面是由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传统影响与人们的习惯性思维; 另一方面则是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历史较短以及人们对高等职业教育认识不足等因素造成的。通过对高等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的培育, 有利于进一步增进人们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了解, 提高人们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信任度, 从而形成全社会重视和支持高等职业教育的良好环境。( 三)培育高等职业教育的良好社会认可度。

 有利于拓宽校企合作的范围, 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在我国, 校企合作还没有法律的强制力进行约束。企业只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学校提出的合作邀请, 这使得校企合作开展得非常有限, 不能满足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

 通过高等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的培育, 企业可以更全面地了解高等职业教育, 认识到校企合作不但是一种个体行为, 更是一种社会行为。

 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就是在为社会培养人才, 为社会创造价值, 它在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 也对高职教育的发展贡献了力量。二、 影晌高等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的主要因素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崛起及其规模的迅速膨胀,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 预示着高等职业教育将与本科教育平分秋色。

 然而, 现实中,高等职、 №教育还未能与普通本科教育平起平坐, 这既有着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整体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较低的主观因素, 也有着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宣传不够的客观因素, 还有着普通本科教育的传统影响与其根深蒂同的地位, 从而影响人们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判断,这是影响高等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的社会心理因素。( 一)影响高等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的主观因素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历史较短、 基础较薄弱、 实践经验少, 人才培养理论还处于探讨之中, 加之高等职业教育规模超常扩张, 而教学资源却发展滞后, 这导致办学整体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较低, 这是高等职业教育亭十会认可度低的主观因素。19 9 9 年到20 0 6 年, 我国高职教育的规模得到迅速扩大, 已经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独立设置的高职学院数量为114 7 所。

 在校招生人数为29 3万人。

 超过了普通本科招生人数。

 这种情况下, 就会出现学生人数与教育资源的不平衡问题, 一方面。

 学生数量急剧增加; 另一方面, 教学资源( 硬件设施与软件设施)发展滞后。

 另外, 受普通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影响, 高职教育还未能形成自己的特色与教育理论,致使办学的整体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较低, 从而使人们对高等职业教育缺乏认同。( 二)影响高等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的客观因素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宣传力度不够, 人们对高等职业教育缺乏全面而清晰的了解, 这是高等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低的客观因素。经过多年的探索、 改革、 创新与发展, 我国的高・教育评论・等职业院校走出了一条适合其自身情况、 有着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之路, 使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水平与质量、 毕业生的首次就业率与社会评价满意率都有大幅度的提高。

 但是, 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并没有相应的提高, 甚至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 究其原因, 就是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不够, 人们对高等职业教育缺乏全面而深刻的了解:一是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不清楚; 二是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成果不了解; 三是对高等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不理解。

 这些都是造成高等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低的客观因素:( 三)影响高等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的社会心理因素本科教育的传统影响以及根深蒂同的地位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评价,这是高等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低的社会心理因素。长期以来, 本科院校, 特别是莺点本科院校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 办学特色、 文化价值独占高等教育的鳌头, 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

 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了数百万的高素质人才。

 他们所培养的这些高素质人才正在影响和主导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方面,本科教育的这种强劲势头在一定程度上和一段时间内还具有强大的惯性, 人们很难在心理j二对发展水平处于初级阶段的高职教育予以接受。

 另一方面, 中国传统的“学而优则仕” 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 因此, 人们在短时间内还难以摆脱这种思想的束缚,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人们的教育选择与评价。三、 高等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培育的基本策略目前,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达到了饱和状态, 很多民办高校、 三本院校和高职院校面临着招生的巨大压力。

 但近几年, 由于国家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 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量还是很大的。

 然而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有限, 社会民众对高技能人才的快速接受也还没有心理上的充分准备。

 究其原因, 一方面是由于目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不高, 另一方面是社会民众对高职教育缺乏深入了解造成的, 整个社会崇尚技能的文化还没有形成。

 要培育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应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为高等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的培育提供质量保证高等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的高低可以从三个指标进行考察:

 一是毕业生首次就业率的高低; 二是新生报到率的高低; 三是人民群众满意度的高低。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高等教育类型。

 在我国的办学时间还不长, 办学类型还很新, 就整体水平而言, 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教育部长袁贵仁认为, 目前高职教育的一个致命弱点就在于缺乏紧密的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开展得不充分, 学院的专业建设、 课程改革、顶岗实习、 订单培养、 工学结合就会成为纸上谈兵,没有实际成效。

 目前很多省份正着手出台一些相关的囫万方数据

 圈・哆‘弋盎笳毫, 垴・政策法规来促进校企合作的进行。

 通过加强校企合作,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在办学实力、 教学质量、 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等方面才会有很大提高, 特别是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各个方面能够取得明显的进展, 发挥积极的楷模作用, 并总结出可借鉴、 推广的经验、 模式和制度, 以带动全国的高等职业院校加快改革和发展, 从而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更好地为经济孝t会发展服务。只有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了, 学生的就业率与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才会提高。

 因此, 高等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培育的关键在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为高等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的培育赢得舆论支持目前, 社会对职业教育歧视的现象还普遍存在,认为职、 眦教育是“二流的教育” , 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在我国的高考招生层次中位于第四批次或者第五批次,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似乎是高考筛选下来的劣品。

 再加上媒体对本科院校的大肆渲染无形中掩盖了高等职业院校应有的社会地位, 这在以高考分数作为升学主要依据的时期, 容易使人们产生一种错误倾向, 认为本科教育优于高职教育。

 然而, 现实的情况是:

 一方面, 本科院校招生异常火爆而毕业生就业十分困难;另一方面, 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形势非常看好,而生源则相对较差而又紧缺, 两者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近一两年, 有部分考生放弃攻读二本或三本的机会而选择高等职业教育。

 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今天, 与其说这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还不如说是一种理性的思考。

 可以说, 这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大量需求的真实写照。

 目前正在进行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

 对促进高等职业院校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和整个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特色、 教学质量、 社会服务、 就、 №培训等都有很大的意义, 也进一步提升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

 同时, 还有利于凝聚全社会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的共识, 培养周民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同感。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中强调:“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 加强对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成果的宣传, 增强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了解, 提高社会认可度” 。

 为此, 教育部新闻办正在组织拍摄大型电视专题片《百所名高职》 。

 通过对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宣传来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 增强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了解, 让全社会都来关心、 支持和参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加强社会媒体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宣传。

 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赢得舆论支持, 这是高等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培育的基本方略。( 三)从根本上构建高等教育的两极格局211工程的实施, 推动了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的改●2 0 10 年第8 期( 综合研究)●革、 发展与创新, 建成了一批具有国际现代化水平的本科院校, 在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高素质人才的同时, 也为全国普通本科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示范, 更塑造了本科教育的良好形象, 奠定了本科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垄断地位。

 然而, 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新类型, 高等职业教育并设有在高等教育中获得应有的地位, 社会认可度相对较低。

 究其原因, 还在于人们对高等职业教育规律的认识不深刻。

 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不明确, 办学理念不先进。

 人才培养模式还处于摸索阶段, 缺乏自身的特色, 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处于从属地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只有十几年, 且大多数高职教育都是从中专升格而来的, 中专时期的办学思维、 办学理念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同内还有一定的惯性影响。

 在没有先进的办学理念的指引下, 盲目追随和效仿本科教育的办学模式, 将高职教育办成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 也在所难免。

 一批代表高职教育先进办学水平的高职院校还没有完全形成。

 通过实施阚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 示范院校在办学实力、 教学质量、 管理水平、 办学效益和辐射能力等方面都有较大提高。

 经由示范院校的示范作用, 带动高等职业教育较快改革与发展, 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 质量优良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 更好地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

 通过国家示...

篇二:材料、化工等在社会上认可度情况

SO/I EC17025: 200I SO/I EC17025: 2005 5标准培训班标准培训班1 1

 1 1实验室认可情况介绍实验室认可情况介绍2 2

 实验室认可概论实验室认可概论一、 合格评定与实验室认可一、 合格评定与实验室认可二、 实验室认可的国际发展概况二、 实验室认可的国际发展概况三、 我国的实验室认可三、 我国的实验室认可3 3

 一一.. 合格评定与实验室认可合格评定与实验室认可(7(7- -1) 1)1.

 1.

 合格评定的发展合格评定的发展• •7070年代年代• •标准和认证工作组标准和认证工作组• •1980. 1. 11980. 1. 1生效• •消除国际间技术壁垒, 加快世界贸易发展消除国际间技术壁垒, 加快世界贸易发展• •1994 GATT1994 GATT改组成立改组成立 世界贸易组织• •认证制度认证制度——合格评定制度合格评定制度• •合格评定:合格评定:证明符合技术法规和标准而进行的第一方自我声明、 第二方验收、 第三方认证以及认自我声明、 第二方验收、 第三方认证以及认可活动可活动关贸总协定(关贸总协定(GATTGATT)

 )生效 贸易技术壁垒贸易技术壁垒 (TBT)

 (TBT)

 协议,协议,4 4世界贸易组织 ( (WTOWTO)

 ) 证明符合技术法规和标准而进行的第一方

 一一.. 合格评定与实验室认可合格评定与实验室认可(7(7- -1) 1)1.

 1.

 合格评定的发展合格评定的发展• •合格评定程序的定义合格评定程序的定义任何用于直接或间接确定满足技术法规或标准要求的程序求的程序包括:

 抽样、 检测和检查程序; 合格评价、 证实和保证程序注册和批准程序以及他们的综合运和保证程序注册和批准程序以及他们的综合运和保证程序; 注册和批准程序以及他们的综合运和保证程序; 注册和批准程序以及他们的综合运用。用。• •1970 I SO1970 I SO成立:

 认证委员会成立:

 认证委员会• •19851985更名:

 合格评定委员会(更名:

 合格评定委员会(I SO/CASCO• •19941994更名:

 合格评定发展委员会(更名:

 合格评定发展委员会(I SO/CASCO• •合格评定领域:

 产品认证、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合格评定领域:

 产品认证、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实验室认可、 检查机构认可、 审核员注册等体系实验室认可、 检查机构认可、 审核员注册等体系 任何用于直接或间接确定满足技术法规或标准要 包括:

 抽样、 检测和检查程序; 合格评价、 证实5 5I SO/CASCO)

 )I SO/CASCO)

 )

 一一.. 合格评定与实验室认可合格评定与实验室认可(7(7- -2) 2)2 2.. 认证与认可的定义认证与认可的定义• • 认证认证 certi fi cati oncerti fi cati on第三方对产品第三方对产品/ /服务、 过程或质量管理体系服务、 过程或质量管理体系符合规定的要求给予书面保证的程序。符合规定的要求给予书面保证的程序。6 6• • 认可认可 accredi tati onaccredi tati on权威机构对某一机构或个人有能力执行特定任务的正式承认的程序。任务的正式承认的程序。

 (I SO/I EC正式表明合格评定机构具备实施特定合格评定工作能力的第三方证明。定工作能力的第三方证明。(I SO/I EC17000: 2004 (I SO/I EC17000: 2004 合格评定合格评定 权威机构对某一机构或个人有能力执行特定(I SO/I EC导则导则2 2:

 :

 19961996)

 ) 正式表明合格评定机构具备实施特定合格评词汇和通用原则)词汇和通用原则)

 一一.. 合格评定与实验室认可合格评定与实验室认可(7(7- -3) 3)2. 2. 认证与认可定义(续)认证与认可定义(续)• •实验室认可实验室认可l aboratory accredi tati onl aboratory accredi tati on 权威机构对检测权威机构对检测/ /校准实验室及其人员是否校准实验室及其人员是否有能力进行指定类型的检测有能力进行指定类型的检测/ /校准做出一种正式承认的程序。正式承认的程序。7 7校准做出一种 正式表明检测正式表明检测/ /校准实验室具备实施特定类校准实验室具备实施特定类型的检测型的检测/ /校准工作能力的第三方证明。校准工作能力的第三方证明。

 一一.. 合格评定与实验室认可合格评定与实验室认可(7(7- -4) 4)3. 3. 认证与认可的区别认证与认可的区别• • 活动主体不同活动主体不同活动对象活动对象• • 活动对象不同活动对象不同• • 评价内容不同评价内容不同• • 依据不同依据不同8 8

 一.一.合格评定与实验室认可合格评定与实验室认可(7(7- -5) 5)4. 4. 产品认证的八种形式产品认证的八种形式• •型式试验型式试验• •型式试验型式试验+ +工厂抽样检验• •型式试验型式试验+ +市场抽查型式试验型式试验• •型式试验型式试验+ +工厂抽样检验• •型式试验型式试验+ +工厂抽样检验量体系检查量体系检查+ +发证后跟踪监督• •企业质量体系检查企业质量体系检查• • 批量检验批量检验• • 100%100%检验检验工厂抽样检验市场抽查抽样检验抽样检验 市场抽查工厂抽样检验+ +市场抽查工厂抽样检验+ +市场抽查发证后跟踪监督市场抽查市场抽查市场抽查+ +企业质I SO和I EC向各国建议,以此种方式建立各国的国家认证制度9 9企业质

 一.一.合格评定与实验室认可合格评定与实验室认可( (7 7- -6 6)

 )5. 5. 合格评定与实验室认可的关系合格评定与实验室认可的关系• •实验室认可是合格评定的基础实验室认可是合格评定的基础• •实验室认可是实现合格评定程序的重要手段实验室认可是实现合格评定程序的重要手段实验室认可是实现合格评定程序的重要手段实验室认可是实现合格评定程序的重要手段产品认证需要公正客观的检测数据实验室认可对实验室的管理和检测能力提供客观评价供客观评价1 01 0 产品认证需要公正客观的检测数据 实验室认可对实验室的管理和检测能力提

 一.一. 合格评定与实验室认可合格评定与实验室认可( (7 7- -7 7)

 )6.

 6.

 实验室认可意义实验室认可意义• • 贸易发展的需要贸易发展的需要政府管理部门和客户的需要政府管理部门和客户的需要• • 政府管理部门和客户的需要政府管理部门和客户的需要• • 社会公证活动的需要社会公证活动的需要• • 产品认证发展的需要产品认证发展的需要• • 实验室自我改进和参与检测市场竞争的需要实验室自我改进和参与检测市场竞争的需要1 11 1

 • • I LACI LAC秘书处按照秘书处按照《册册我国为《《国际商标马德里协议国际商标马德里协议》 》 成员国I LAC- -MRAMRA式样式样《国际商标马德里协议国际商标马德里协议》 》 在荷兰注在荷兰注• • 我国为成员国• • I LACI LAC and CNAL AgreementI LAC and CNAL Agreement有关情况有关情况1 21 2• • 20042004年Mark Li cense AgreementMark Li cense Agreement》 》2005年年1 1月 月 21 21日 日 CNALI LACI LAC年11 11月 月 5 5日魏昊秘书长与日魏昊秘书长与I LACI LAC签署签署《《I LACI LAC- -MRA MRA • • 2005CNAL将联合标志的使用方案递交将联合标志的使用方案递交

 I LAC and CNAL AgreementI LAC and CNAL Agreement有关情况有关情况• • 20052005年2005年CNAL使用的国际互认联合徽标式样使用的国际互认联合徽标式样年2 2月 月 9 9日 日I LAC年7 7月 月 1 1日 日CNCAI LAC正式批准正式批准CNALCNCA批准批准CNALCNAL使用方案使用方案CNAL使用和管理规定使用和管理规定• • 2005• • CNAL1 31 3

 CNALCNAL认可实验室使用的联合标志认可实验室使用的联合标志  国际互认联合标识式样国际互认联合标识式样1 41 4Registration

 No.

 二二.

 .

 实验室认可国际发展概况实验室认可国际发展概况1. 1. 实验室认可活动的发展实验室认可活动的发展• • 19471947澳大利亚国家检测机构协会澳大利亚国家检测机构协会(NATA)• • 6060年代英国贸工部组建英国校准服务局年代英国贸工部组建英国校准服务局(BCS)(BCS) 、 、 19851985年年BCSBCS与 与NATLAS验室国家认可机构(验室国家认可机构(NAMAS验室国家认可机构(验室国家认可机构(NAMAS与 与NACCBNACCB合并成为英国认可服务机构合并成为英国认可服务机构UKAS(认可(认可1600/6001600/600家)

 ;家)

 ;• • 7070年代美国、 新西兰和法国开展;年代美国、 新西兰和法国开展;• • 8080年代东南亚、 新加坡、 马来西亚等国建年代东南亚、 新加坡、 马来西亚等国建立认可机构;立认可机构;• • 9090年代更多发展中国家(包括我国)

 加入年代更多发展中国家(包括我国)

 加入认可行列。认可行列。(NATA) ; ;NATLAS合并为英国实合并为英国实NAMAS)

 )

 19951995年NAMAS)

 )

 19951995年年NAMASNAMAS年NAMASNAMASUKAS1 51 5

 二二.

 .

 实验室认可国际发展概况实验室认可国际发展概况2. 2. 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I LAC)  19771977年在丹麦哥本哈根年在丹麦哥本哈根, , 国际实验室认可大会坛坛 (I nternati onal(I nternati onalLaboratoryLaboratoryConferenceConference- -I LAC) ,I LAC) ,  19961996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 ,验室认可合作组织验室认可合作组织 (I(I验室认可合作组织验室认可合作组织 (I nternati onal(I nternati onal LaboratoryAccredi tati onAccredi tati on Cooperati onCooperati on- -I LAC)  目 前目 前, , 正式成员正式成员5757个实验室认可组织个实验室认可组织( (包括中国CNALCNAL、 、 香港认可委员会香港认可委员会HKAS会会CNLACNLA)

 )

 , , 必须签署谅解备忘录必须签署谅解备忘录(MOU)1818个个。

 。

 区域合作组织成员区域合作组织成员4 4个:

 亚太地区欧洲地区欧洲地区EAEA、 、 中美洲中美洲I AACI AAC、 、 南部非洲组织组织3636个:个:

 WTOWTO、 、 I ECI EC、 、 I AFI AF等(I LAC)国际实验室认可大会/ /论Accredi tati onAccredi tati on论更名为更名为iiI LAC) ..国际实国际实ll L bL bLaboratory1 61 6包括中国HKAS、 、 中国台北认可委员中国台北认可委员(MOU) 。

 。

 联系成员个:

 亚太地区APLAC南部非洲SADCA等。

 。联系成员APLAC、 、SADCA。

 。

 相关相关

 二二.. 实验室认可国际发展概况实验室认可国际发展概况3. 3. 区域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区域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 (1 1)

 亚太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

 亚太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APLAC宗旨• • 促进信息交流促进信息交流信流信流• • 共同研究和合作共同研究和合作• • 在培训、 能力验证、 准则和实际应用等方面的合作在培训、 能力验证、 准则和实际应用等方面的合作• • 出版相关论文和报告出版相关论文和报告• • 制定指导性文件制定指导性文件• • 组织实验室间比对组织实验室间比对• • 多边协议, 促进检测报告的国际互认多边协议, 促进检测报告的国际互认APLAC)

 )  宗旨1 71 7

 二二.. 实验室认可国际发展概况实验室认可国际发展概况3. 3. 区域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区域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 (2 2)

 欧洲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

 欧洲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EA(EAL) 1994(EAL) 1994年成立,年成立, 19971997年与宗旨为:宗旨为:建立各成员国实验室认可体系间的信誉支持欧洲实验室认可标准的实施开放和维护个实验室认可体系间的技术交流建立和维护EAEA成员间的多边协议成员间的多边协议EA和非认可机构成员地区实验室认可机构的相互和非认可机构成员地区实验室认可机构的相互认可协议认可协议代表欧洲合格评定委员会认可校准和检测实验室EA)

 )年与(EAC)(EAC) 合并为合并为(EA)(EA) , 其, 其  建立各成员国实验室认可体系间的信誉1 81 8认可认可  支持欧洲实验室认可标准的实施  开放和维护个实验室认可体系间的技术交流  建立和维护  EA  代表欧洲合格评定委员会认可校准和检测实验室

 二二.. 实验室认可国际发展概况实验室认可国际发展概况4. 4. 实验室认可的相互承认协议实验室认可的相互承认协议(MRA)实质:

 促进一个国家促进一个国家/ /地区经认可的实验室所出具地区经认可的实验室所出具的检测或校准的数据与报告可以被其他签约机构所的检测或校准的数据与报告可以被其他签约机构所在国家在国家/ /地区承认和接受。地区承认和接受。目的目的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测和重复认可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测和重复认可目的:

 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测和重复认可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测和重复认可遵循的原则:• •认可机构按国际标准运作(认可机构按国际标准运作(I SO/I EC ( (I SO/I EC 17011I SO/I EC 17011)

 )• •按国际标准实施实验室认可(按国际标准实施实验室认可(I SO/I EC17025• •被认可实验室检测校准服务可溯源到被认可实验室检测校准服务可溯源到SI SI 基准• •认可机构组织实验室之间的能力验证活动认可机构组织实验室之间的能力验证活动(MRA) 实质:1 91 9 目的: 遵循的原则:I SO/I EC 导则导则5858)

 )I SO/I EC17025)

 )基准

 二二.. 实验室认可国际发展概况实验室认可国际发展概况5. 5. 实验室认可的相关国际标准和文件实验室认可的相关国际标准和文件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 (I SO/I EC17025I SO/I EC17025)

 )

 / / 《《校准和检测实验室认可体系校准和检测实验室认可体系- -运作和承认的通用要求要求》 》 ( (I SO/I EC I SO/I EC 导则导则5858)

 )

 / /( (I SO/I EC 17011 《《利用实验室间比对的能力验证利用实验室间比对的能力验证》 》《利用实验室间比对的...

篇三:材料、化工等在社会上认可度情况

化工行业现状及在国际上的地位分析

 化工是原料材料能源生产的主要行业。

 去年世界化工产品销售额大致为 2. 5 万亿美元, 欧共体厂家的销售占 1/3, 美国约占 1/5, 中国与日 本接近, 均约 3 千亿美元左右, 约占世界的 1/8。

 前四大加起来就占了 约 80%的份额。

 如果按单一国别计, 中国基本上排在美德日之后居于第四, 但与德日 相当接近。

 这个结果与中国的 GDP 实力算略强( GDP 按汇率算中国排第七位), 如果 GDP 按汇率与购买力平价取平均值可能就是这么个结果, 则大体上也差不多 反映了 中国的地位。

  现状很重要, 发展趋势更重要。

 从 1994-2004 年里, 欧共体的化工生产平均年增 3. 1%, 是其 GDP 年增率的两倍 ( GDP 1. 5%)。

 美国为 2. 0%,

 日 本为 1. 4%, 与其 GDP 增长接近。

 在此期间中国的化工生产年均增长率大于 12%, GDP 年均增长率大于 9%, 尤其是 2004 年这两项分别达到 33%和 9. 5%。

 发达国家的化工增加率不及中国的零头( 当然, 超高增长率难以持久)。

 从这个趋势看, “前途是光明的”。

 确实有理由为我国化工界感到骄傲。

  发达国家的 GDP 包括化工产品产销基本上可用 “平稳” 来形容。这些国家的主体产业是服务业, 第三产业约占 GDP 的 70%, 第一产业低于 5%, 第二产业约 25%, 化工产业约占 GDP 的 2-3%左右了 。

 由于其市场和需求均接近饱和, 在其国内 这方面的研究开发经费及投资只是缓慢的增加, 基本上与产业同步。

 其在国内 主要努力放在新产品开发及老过程的节能降耗提高生产效率上。

 而其成长主要的着眼点是新

 兴市场, 尤其是中国印度等国的投资生产和市场占有上。

  最近三十年间欧美的单位化工产出 的生产能耗均降低为原来的一半左右, 环保和工作条件保护的规定也更严格得多 了 , 成效显著。象欧洲化工行业 2004 年的贸易顺差达五百多 亿美元, 占整体制造业顺差的 30%以上。

 即使是世界的头号逆差国家美国, 其化工产品一直是顺差, 只是最近一两年才刚达到平衡并向逆差转化, 但仍然对中国保持顺差。

 这些表现出老牌化工大国的“强”。

 一般说来, 销售额,市场占有率, 利润( 率), 单位产能成本消耗, 环保等表现以及投资( 包括外来投资), 研发经费, 专利文献, 行业标准制定能力等等是衡量实力强弱的重要指标。

  中国的化工生产居机电之后列第三位, 占 GDP 的 20%左右, 其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同期 GDP, 主要是化工要为整体生产提供原材料和动力。

 不但化工量上有发展, 总体实力质的方面也应该是在增强的。

 我没有这些年化工行业单位产出的能耗具体数据, 但从化工是重点能耗行业, 这二十年来中国以增长不到一倍的能耗维持了 增长超过两番的GDP 来估计, 总体单位产出 耗能应该是改善了 一倍以上, 化工当不例外。

 当这些年 GDP 很快地超快地发展时, 化工行业通过各种手段包括进口 努力提供了 这个发展所需要的原料动力的保障, 显然是了 不起的成就。

 作为中国化工旗舰企业的中国石化( SINOPEC), 从 1999 年成立时尚进不去世界化工巨头的前三十, 四年后的今天( 以销售 额约130 亿美元, 第一位的 BASF 约 400 亿美元销售额)

 已经站在世界最大的化工巨头的第十二位。

 然而这些东西产量低, 可能投入高, 而且

 产品批次少, 可能今年有明年就没了 。

 某单一产品的利润额未必一定能高到了 , 就很能说明问题。

 但我的了 解和感觉上中国化工整体落后传统化工强国如德国美国三十年左右, 平均单位能耗指标大约比先进水平差一倍左右( 这只是我的估计, 未能找到具体相关数据)。

  中国整体的巨大发展是化工行业发展的基础, 必要性和可能性均在此。

 中国化工的现状尚满足不了 中国整体发展的这个要求。

 世界上所有的化工巨头对这个巨大的需求谗涎欲滴, 无不看作是巨大的机会,均投入了 巨资来开发生产和销售, 这是中国化工发展的一个机会和强项。

 对此中国应该利用 这个巨大的市场选择性开放引 进所需要的产品技术管理行销手段等等, 达到自 己的目 的。

 政府不该放任自 流, 任由人家肆意占领市场并打败国有产业, 果然如此, 则不但抓不住机会,反而会是个灾难。

 而且对于如此巨大持续膨胀的市场内 需, 更没有道理不是中国化工行业自 主发展的机会。

 在这里, 中国政府, 民间, 公私营业企业均大有可为。

  如今中国是化工原材料和制品的进口 大国。

 改革开放至九十年代以前, 中国一直是化工品净出口 国。

 主要是矿物原料及石油出 口 。

 后来不但石油净进口 , 而越来越多 地制成品进口 增大, 逆差也就越来越大。

 这显然是中国此期间加快发展而中国国内 的资源难以单独支撑这么规模的发展的缘故。

 2004 年中国化工品进出口 约 1500 亿美元,逆差达八百多 亿美元。

 其中属于资源品逆差达 340 亿美元, 这又主要是石油进口 所至, 这部分是应该的, 对中国极其有利( 当然石油这个东西涉及到政治军事战略什么的, 不是那么简单说的。

 而且在控制国

 际市场价格什么的方面中国要努力加强地位, 避免受制于人高价付出)。

 而制成品的逆差达四百亿美元, 具体分析起来, 这其中, 基础原材料如三烯三苯什么大批量产品, 中国产能严重不足而又是强耗能耗水电什么的, 现阶段其进口 也很必要。

 比如我国周边国家地区如日本韩国台湾地区通过各种方式包括走私供货, 仰赖我们的市场, 中国对此处于较有利的位置。

 然而, 各种有机品精细特殊化工品医药中间体医药化学品等等的逆差在染料粘结剂等等, 这部分逆差达三百多 亿美元, 中国国内 市场基本上被先进国垄断了 。

 中国处于很不利的地位。

  无论是资源基础原料以及制成品, 逆差均在加速增长, 远没有纾解的迹象。

 石油什么的, 国家花费巨大的政治力气保障供应, 我们的问题是要提高资源利用 率, 合适地搞好深加工, 提高附加值。

 这些过程资源利用 率低了 不但浪费资源, 而且未利用 的在加工过程成为三废, 污染环境。

 我们要提高技术, 改善生产管理。

 而制成品受制于人, 在先进国赢得巨大的垄断利润后, 承受着严重“剪刀差” 的后果, 对中国经济上很不利。

 其次, 这个状况不改变, 意味着中国的生活品质医药健保等等均控制在外国人手里。

 在这里, 中国的实力尚远逊于印度,主要就是因为中国化工很不够发达的缘故。

 必须急起直追, 加强研究开发引 进等等, 尽快改变这样的结果。

  污染不只是化工, 但化工是污染大户 。

 这些年下来, 中国的环境恶化很严重, 如淮河流域造纸小化工等污染怵目 惊心。

 据报道, 各地土炼焦土炼砒霜的作业, 基本上沿用 着四五百年前《天工开物》 中记载的传统方式, 其后果亦然, 如“下风之所草木皆死, 烧砒之人须发

 尽落”。

 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已经成了 失去的梦想。

 这样的高污染落后过程不能够取缔, 恐怕主要是贪腐无能执法不力的缘故吧。

 当然, 各地根据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要求适当超前些搞好环保。

 但不要搞不切实际的豪华环保。

  很显然, 由于历史原因, 我国的化工产业过去很落后, 经过多 年的赶超, 现在在量上可以说位于前列了 , 而且发展速度惊人。

 但是,进一步分析却没有这么乐观。

 借用 一句 套话说, 这叫:

 “我国是化工产品的生产大国, 但不是强国”。

 化学工业其实相当典型地反映出我国工业生产总的处境。

  化工产品分类简谈

 国际上没有统一的化工产品分类, 各国的分类习 惯多 不同。

 化工销售 中 一种用 得较多 的分法有基础化学材料(base chemicals or basic chemicals, 包括主要的石油化工产品极其衍生物如聚合物等和无机基础 材料化肥等) , 精细 化工 产 品 (specialty and fine chemicals, 包括在基本产品上生产出来的附加产品, 染料涂料, 农药, 药品中间体等) , 医药产品 pharmaceutical chemical, 各种药品保健品) , 日 用 化学品(consumer chemicals, 香水香料化妆品洗涤剂肥皂等等) 。

 这个分类其实也不统一, 也多 有把日 用 化学品中的一些放到精细化工品中的。

 也有叫通用 化学品(general or commodity chemicals) 和特殊化学品(specialty chemicals) 的。

  有些政府机构可能简单分类为基础化学品(basic chemicals) 和较高附加值化学品(value-added chemicals) , 或将后者分为特殊化

 学品和所谓知识化学品(knowledge chemicals) 。

 化工生产中多 直接以大类化学品来分, 如油品, 聚合物( 塑胶人造纤维等), 基础有机( 三烯三苯等)

 基础无机( 酸碱盐矿氧化物等)

 原材料, 肥料及其它农用 品, 制药中间体, 药品保健品等来分。

 如按照来源分, 则有所谓石油化工产品, 煤化工品, 天然气, 海洋, 生物化学品, 等等等等。总之, 分类乱得很。

 这里大致按具体内 容需要来分, 而如不说明则尽量取销售中的第一个分类法。

  化工产品的总体产出 销售及具体构成均是重要的特征。

 对具体各类产品而言, 价值利润等均有较大差别。

 基础原料一般产量巨大, 但利润率往往较低。

 利润额往往靠总的规模来保障。

 医药保健品的利润则高的惊人, 特别是新研究出来的药品其利润难以想象( 当然, 投入极高, 成功比率很低, 这样更显得成功生产的药品利润高了 )。

 至于介于其间的精细特殊化学品, 及日 用 化学品利润差别较大。

 象肥皂洗涤剂和许多 普通油漆什么的, 利润率比基础原料好不了 多 少。

 而香水香料什么的, 利润率可能高个没边。

 比如法国的香水出口 利润占其化工产品出口 总利润的约 1/3。

 又比如许多 十几美元一支的高价唇膏,其成本其实还不到一元, 其中外壳甚至还占了 成本的大头。

  就我所见过的, 有家合作公司 请我们一次性精制处理一种加到香烟里的香料( 一种天然提取发酵的黑色黏稠状很不好闻的东西, 需要温和氧化掉溶掉许多 杂质。

 ), 愿意出 价上百美元精制处理一磅粗产品。

 后来人家告诉我们成品价格比黄金还贵哪里去。

 往往靠开发产品种类多 来赢得总的高利润。

 这些常常被称为“知识( 密集)

 化学品”,

 确实需要许多 特殊的经验要求和设施。

 其特点和稳定地大规模日 常生产不必不断更新开发的东西当然就不同了 。

  这些年医药公司 平均利润最高, 有些甚至比信息行业还厉害。

 许多 搞化学的愿意转行搞有机医化什么的, 找工作容易, 起薪较高, 加薪也多 。

 就是高额利润的结果。

 西方的化工产业最近十几年增长慢,但医药行业是一枝独秀。

 有资料说医药行业的投资回报率是化工行业整体回报率的两倍多 。

 而搞精细和特殊化工的也比化工行业平均回报率高出 来 1/3 以上。

 石油化工拜石油涨价之赐, 最近几年日 子也蛮好过。

 其它传统化工中的基础原材料行业就比较吃亏。

 虽然总体说较中国等地的生产率高些, 消耗低些, 但碰上人工费用 上升, 能源涨价,环保转严, 又面临中国印度等在这些领域的挤兑, 连生存都大成问题。如果没有特长, 往往就落到要靠“反倾销” 来保护的地步。

  有许多 公司 的传统产品在向中国等地转移, 剩下的部分更多 地朝研发及新产品方向走。

 这种产业转移有积机的方面, 除了 所谓为当地带来就业税收等, 也还能补充中国某些方面产能的不足, 或者还带来一些新的管理方式。

 也要看到消极的地方, 如污染和水耗能耗等的转移, 以及超国民待遇打败民族产业占领市场等等不对头的后果。

 我就知道有莫名 其妙的没有什么高新技术的产品也被请进中国 还能够打败当地产品占领市场大发其财的。

 有不少公司 诚实经营, 能够融合入当地, 这样的公司 与中国本地公司 一样带来积极效益。

 也知道有跨国公司 以不当手段谋取不当高利, 甚至买通不良研究所或研究人员 发布不正确的“研究成果” 误导欺骗民众, 打击当地产业, 这些负 面的结

 果是不是中国的政策或者是某些地方当 局操作不当 造成的? 这个我就不知道了 。

 作为负 责任的政府, 应该有所选择, 调节和控制。

  按照前面说的分类, 去年欧洲国家的化工销售中, 基础化学品占38%, 精细特殊化学品占 27%, 医药类为 24%, 日 用 品为 11%。

 美国,日 本的比例也大致接近。

 中国, 韩国, 台湾地区, 新加坡等地的基础原材料生产和销售的比例格外高, 一般都在 65%以上, 所谓高增值化学品占的比率均明显的较低。

 由于利润率是行业重要的参数, 这个比率和利润率关系很大, 也与科研开发的能力有很大的关系, 并与生活质量相关很强, 因而可以看作一国( 或地区)

 化工产业强弱的重要标志之一。

 努力提高非基础化学品的自 主生产销售比率是这些国家和地区应该采取或正在采取的措施。

相关热词搜索: 在社会上 认可度 情况 材料 化工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方远公文网 2007-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方远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方远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苏ICP备0701251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