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

中国共产党诞生感想5篇

时间:2022-09-04 13:00:08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共产党诞生感想5篇,供大家参考。

中国共产党诞生感想5篇

篇一:中国共产党诞生感想

中国共产党简史》心得 中国共产党自 1921 年建立以来,已经走过了一百年的风风雨雨。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跌宕、苦难而又辉煌的历史。

 1921 年,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饱受煎熬,苦难中诞生。自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就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肩负着这两大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经历了国民革命、土地革命,并最终夺取了抗日战争和民主革命的全面胜利,赶走了帝国主义列强,平定了内乱。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也是二十世纪世界最伟大的事件之一,这也意味着第一个历史任务的初步完成。新中国成立以后,广大党员的各级党组织在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克服外界封锁的重重困难,发挥先进模范作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顺利地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造。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这是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步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人民沿着这条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虽然中国共产党给人的感觉是一直在进步,一直带领人们往幸福美好的生活前进,但不可否认在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历史上,并不是一帆风顺,从大跃进到文化大革命,中国是在退后,过于冒进,不以事实说话,但是这并没有什么,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中国共产党很快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用实际行动纠正了错误,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正是因为这些错误的代价换来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中国经济连续二十年腾飞的奇迹。十四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的党时刻保持着先进性,与时俱进。中国经济腾飞的奇迹还在继续,中国在世界上的声音也日益响亮。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可以折射过去,也可以昭示未来。历史是一部教科书,让我们在过去的实践长河中得到经验和教育,为未来的发展做出准备。学习党史,让我们时刻不忘老共产党人的牺牲和奉献,也让我们更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身上的使命和任务。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长征精神,不怕吃苦,向着困难前进。

篇二:中国共产党诞生感想

《中国共产党简史》心得体会 13 篇

  第 1 篇:学习《中国共产党简史》心得体会

  学原文,读原著,悟原理。我认真阅读了《中国共产党简史》这本书,书中内容涉及到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在艰苦奋斗中前行、在挫折中拼搏,不断发展奋进,带领中国人民经历了抗日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该书共 10 章,70 节,忠实记录了 100 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光辉历程,充分反映了我们党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和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的历史功绩,系统总结了党和国家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宝贵经验,集中彰显了党在各个历史时期淬炼锻造的伟大精神。

  党史中涌现了一批批“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奋斗者、开拓者、拼搏者,如毛泽东、朱德、陈毅等革命领袖、革命先驱、革命先辈,他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爱国精神、革命精神、首创精神值得每一位中国人学习。

  学史明理,在学习党史中明白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建党初期,先辈们经过了一系列的探索,从一次次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从一次次革命运动中发展壮大,革命先烈们“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这样的铮铮誓言深深感动着我,这些伟大的英雄牺牲了小我,推动中国解放事业的发展,才有了今天人们幸福安稳的生活。

  作为一名新时代普通的交通运输工作人员,我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今后的工作中勇于担当作为、积极奉献,强化为民服务的宗旨

 意识,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贡献自己的力量,交出一份让人民满意的新时代答卷。

  第 2 篇:学习《中国共产党简史》心得体会

  为隆重纪念建党__周年,学校根据县教育工委、县教委安排部署,主动组织师生认真搞好各项活动;同时,结合实际,早谋划、抓创新、重实效,广泛开展系列活动。进一步激励广大师生焕发工作激情,加强了学校党组织和干部教师队伍建设,主动营造了敬业爱岗的优良氛围。

  以创先争优活动为主线,以“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党史知识竞赛为主题,创新活动诀窍,丰富活动载体,引导全校师生增进爱党之情、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深入进行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在促进平安校园、礼让校园、和谐校园建设中彰显凝聚力。

  学校开展了庆祝建党 100 周年系列活动:

  4 月,举办了“唱响红歌激扬青春”红歌比赛。广泛开展以弘扬红岩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唱读讲传”活动,推进红岩精神进学校,让红岩精神深入人心,坚定全体师生理想信念。以班为单位举行一次大型的红歌传唱活动,形成了班班有歌声,时时感党恩的优良氛围。

  5 月,组织参加了县委宣传部、县委党史研究室联合举办“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党史知识竞赛活动。深情回顾党的光辉历程,热度讴歌党的光辉业绩,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进一步激励了全校师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动员和组织全校师生为实现学校又好又快而奋斗。组织了“颂歌献给党”师生征文竞赛及演讲比赛。让师生感受到党的丰功伟绩,激发全体师生爱党爱国热度。

  6 月,开展了“学党史、送党恩、跟党走”“九个一”主题教育。通过手抄报、

 黑板报比赛,讴歌、颂扬党的丰功伟绩,对学生进行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党爱国热度。召开了“唱响红歌重温党史”专题组织生活会;同时开展了“让党旗更鲜艳,让群众更满意,做人民好公仆,做人民好教师”实践活动。开展以“转变作风、服务群众,走进学校、走进教室、贴近师生,争做人民好教师”为主题的“人民好公仆”教育实践活动。广泛开展“学党史强党性”、“重温老三篇,真情为群众”、“缅怀革命先烈、重温入党誓词”活动及开展了“送温暖、献爱心”慰问贫困党员活动。学校党支部被县教育工委、县教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教师___被县教育工委、县教委表彰为优秀共产党。

  进一步在全校师生中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优良氛围。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更好地团结和带领全校教职工,为学校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做出新的贡献。6 月,举行了“重走红军路”活动。活动增强了党员、师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引导和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党的历史及丰功伟绩、光荣传统、宗旨使命,加深了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进一步树立了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

  通过广泛开展系列活动,唱响了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主旋律,激励广大师生进一步焕发工作激情,以新的工作业绩为党的__华诞献礼。

  第 3 篇:学习《中国共产党简史》心得体会

  通过研读《中国共产党简史》,我了解了党的历史,几经岁月沧桑,不变的是党引领我们爱国的热忱之心。

  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疑惑:“爱国”和“爱党”有本质上的区别吗?爱国,是每一个人民发自内心的要求,是一个人对国家的忠诚与归属感。而爱党,很多人认为党通过权力控制国家,国家可以通过人民更换政党,爱党是党员的职责。

 当我仔细阅读《中国共产党简史》后,我的疑惑迎刃而解。如果我是一名美利坚合众国的公民,我可以毫不犹豫地宣称我不爱任何一个党,民主党或者共和党都不是我的信仰。我可以在党派的选择上随心所欲。而令我自豪的是,我是一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就是热爱中国是一条颠簸不破的真理。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革命史、建设史、发展史所已证明的。

  《中国共产党简史》,向我们描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改造旧中国、建设新中国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多年的艰苦奋战,中国共产党的队伍不断扩大,党内的凝聚力更强。在血雨纷争的年代,一个党坚持自我,不受嗟来之食的刚强意志打动了我,我们这一代没有经历先辈的艰难困顿,却又有更多挑战等着我们攻克。2020 年绝对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型冠状肺炎在春节前夕引爆。不得不说,中国及中国共产党对于疫情的防御、救助与组织抗疫能力打破了传统中国的概念,我们的团结、凝聚力和归属感达到了空前绝后的统一。在这背后,绝对少不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无数党员的奋斗。

  无论是抗战,还是新时代的困难,总有党带领我们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我们也要树立对党的信心与热爱,与党共行。

  第 4 篇:学习《中国共产党简史》心得体会

  《中国共产党简史》学习心得体会(1)

  通过这一段时间对《中国共产党简史》的深入学习,我重温了我们党伟大而辉煌的奋斗历程,让我更加深刻的认识了中国共产党,明确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坚定了永远跟党走的决心。

  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残酷压迫的白色恐怖中创立,从诞生之日起即历经磨难、饱经风霜。千千万

 万革命前辈抛头颅撒鲜血,奋不顾身地唤起灾难深重的积弱民众,带领全国人民,始终坚守为人民的宗旨,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坚持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的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单一制国家中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协商制度。这些新基本政治制度的确立,标志着我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经过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后,我国从新民主主义革命顺利地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党始终站在革命和建设的前列,在不断纠正党内右的和“左”的错误路线以及同西方帝国主义反动势力的复杂斗争中,带领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在曲折的道路上前进并不断取得了巨大成绩!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也把我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核心;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推进党的先进性、创新性建设和反腐倡廉的制度建设,尤其是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更加注重教育全党,不断从实践中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

  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了使我党更好的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初级阶段的新时期、新特点、新任务,先后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专题教育和今年开始的“学习党史、国史”等活动,都是为了使全党更加自觉地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提高广大党员的党性觉悟,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看待问题,解决问题,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更加坚强,更有战斗力的

 无产阶级政党,现在我党已经是有 9900 多万名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

  通过重温党的历史,通过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亲历,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民族复兴的根本保障;共产党一定能够肩负历史重任,不负人民重托,带领中华民族继续书写辉煌的明天!

  第 5 篇:学习《中国共产党简史》心得体会

  党组织于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来临之际,向我们广大学生党员配发了最新版本的《中国共产党简史》并组织相关学习。通过对当时的学习,我感受到了我党九十年的成长历程坎坎坷坷,所成就的革命事业永垂不朽。

  党史按照时间顺序编写。近代的中国,在清王朝的统治下,人民饱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在人民对清王朝的反抗和斗争中,民族资产阶级得到初步发展并登上政治舞台。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政治纲领,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主义在中国长达 2000 余年的统治。但辛亥革命仍是失败的,因为它没有一个完整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政治纲领,也没有形成一个能够胜利地领导这场革命的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

  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继续寻求救国之路。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同时对西方价值观的怀疑和批判为日后接受马克思主义奠定了思想基础。在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之后,李大钊等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在中国宣扬马克思主义,随后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不断壮大。在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加剧的情况下,五四运动爆发,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以后新文化运动的突出特点是研究和宣扬社会主义,并逐渐成为进步思想界的潮流。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积极投身到现实斗争中去,注意同工人群众结合,同中国实际结合。这个时候,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1921 年 7 月 23 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会上确定党的纲领“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消灭资本家私有制”等。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但对于复杂、落后的中国,如何把马克思主义革命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搞清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制定符合国情的民主革命纲领,仍需一个探索的过程。1922 年7 月 16 日至 23 日,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指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但现阶段的纲领即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二大在全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但年轻的共产党很快认识到,没有革命的武装斗争,仅仅依靠罢工或其他合法斗争是不行的。鉴于形势的发展,中国共产党认识到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的重要性,最终实现了国共合作,促进了工农运动的恢复和发展,但同时国民党内部的左右派进一步分化,国共关系逐步复杂化。党的四大结束后,孙中山先生逝世,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高潮来临,国民党右派掀起的反攻逆流也在滋长。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大革命失败了,但通过革命胜利和失败的反变,党经历了深刻的锻炼和严峻的考验。所有这一切,为党领导人民革命斗争走向新的阶段准备了条件!

  在建国以后,党领导各族人民继续前进,战胜了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威胁、颠覆、破坏和武装挑衅,维护了中国的独立和安全。十一届*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同志倡导下,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相结合,逐步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开创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十四届*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实践中,形成了“****”重要思想。党的十*大又作出了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决定。这充分证明我们的党与时俱进,顺应社会形势的发展。

  虽然在中国共产党在带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犯过错误,如从大跃进到文化大革命,中国是在退后,但是中国共产党很快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用实际行动纠正了错误,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正是因为这些错误才让我们党明白了当务之急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和谐、法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才换来了党的十一届*中全会以后的中国经济连续三...

篇三:中国共产党诞生感想

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感想

 毛主席的《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共分为两章,第一章:中国社会,开篇介绍中国的资源、国境、民族、人口、历史、科技文明以及中华民族酷爱自由、富于革命、反抗外来压迫的民族特性,指出中华民族是刻苦耐劳、有着优秀的历史遗产和光荣革命传统的民族。随后结合中国历代历史,阐述了正是由于自周、秦以来延续了三千年的封建制度以及依赖于这个制度的地主、贵族、皇帝的封建经济剥削和压迫,使得中国农民被束缚于封建制度之下,失去人身自由,造成农民的极端贫困和落后,而历代封建主义又总是竭力绞杀农民起义,这叙说这些以后,文章直接指出这些就是中国社会几千年在经济上和社会上停滞不前的基本原因。这些叙说和论述,主要是为后面的中国革命的提出奠定了坚实的历史基础和事实基础,使得文章叙说有理有据。

 在文中,毛主席明确指出只有农民和手工业者才是创造财富和文化的基本阶级。进而论述到近代由于资本主义的入侵而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破坏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和城市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封建主义与帝国主义的夹缝中的发生,产生了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而在帝国主义早期的企业中诞生了无产阶级的伴生。这里就明确告诉我,无产阶级产生的时间先于资产阶级,时间更长,这里为中国革命准备了阶级基础和力量来源。

 此文前段旨在着重说明帝国主义通过发动一系列的非法战争、逼迫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控制中国通商口岸、经营轻重企业、借款、买办商业剥削网甚至控制封建主等多种非法手段,把中国由一个

 独立的国家变成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此背景下又详细地列举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的中国几个特点,指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同时还存在封建主义与人们大众的矛盾、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反动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等,这些矛盾的斗争及其尖锐化,势必造成了革命运动,这就为第二章中国革命的到来提供了事实和理论论据。

 在第一章的叙写的基础上,毛主席展开了第二章的叙写。第二章:中国共产党,主要论述的是中国革命以及中国共产党应该怎样对待中国革命。在详细介绍中国革命情况,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一百年(到1940 年)以来都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服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顽强反抗精神后,得出“帝国主义至今不能灭亡中国而且也永远不能灭亡中国”这一绝对正确的结论。同时又指出中国革命的过程到现在(1940 年)还未完结,要求全国人民首先是中国共产党担负起坚决奋斗的责任,要将中国革命引向社会主义革命方向,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应该为之不懈奋斗。给中国革命指明了革命方向,这对于当时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接下来围绕中国革命,毛主席着重提出了这个革命的对象究竟是谁,这个革命的任务究竟是什么呢,这个革命的动力是什么,这个革命的性质是什么,这个革命的前途又是什么呢等核心问题。

 在逐一解答这些问题之前,毛主席认为“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中国国情)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根据。”而近代以来的中国国情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和阻止中国社会向前发展(其中帝国主义

 是最大的压迫者,是中国人民的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尤其在日本入侵中国后,这种情况几乎达到亡国灭种的阶段。因此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和勾结日本公开投降或准备投降的一切汉奸和反动派。其次,还有以人民为敌的资产阶级反动派。因为这些敌人是强大的,是不会轻易放弃所得利益,是不会轻易认输的,他们必将拼死抵抗中国革命,所以,毛主席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又指出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与残酷性,它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方式必须是武装,这就为武装革命夺取政权找到了理论依据。

 与此同时毛主席还有力批驳了那种认为中国革命力量可以瞬间组成,中国革命斗争顷刻就可以胜利的观点。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占据着城市,要把革命坚持地奋斗下去,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改造成先进的巩固的革命根据地,借以在中共领导下从长期战斗中逐步地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指出任何忽视以农村区域作革命根据地的观点,忽视对农民进行艰苦工作的观点,忽视游击战争的观点,都是不正确的。毛主席的这些论断都是建立在当时中国革命实际情况基础上的。这就为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找到了事实依据,而以后农村革命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中国共产党最终依靠农村革命根据地成功实现“农村包围城市”,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无疑是这种正确论断的事实证据。

 在毛主席接下来的论述中,指明了中国革命的任务主要地是打击两个敌人——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革命、对内推翻封建地主压迫的民主革命。而这其中最主要的任务则是民族革命,但是把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分为截然不同的两个革命阶段的观点,又是不正确的。

 在中国各阶级中,人数较少(和农民相比)、年龄较轻(和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相比)、文化水准较低(和资产阶级相比)是中国无产阶的缺点,但是它也有着别的阶级无法具有的优点。首先,他们与最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富于组织性纪律性;其次,它在革命斗争中,比任何别的阶级来得坚决和彻底;再者,它是中国社会里比较最有觉悟的阶级;最后由于从破产农民出身的成分占多数,中国无产阶级和广大的农民有一种天然的联系,便利于他们和农民结成亲密的联盟。这是毛主席基于当时中国无产阶级的实际情况总结出来的,这就为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最基本的动力找到了理论依据。

 同时在前面的论述中,毛主席认为其他阶级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活着那样的问题和不足,所以无产阶级一定要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但毛主席同时也指出:中国无产阶级是一个最有觉悟性和最有组织性的阶级,中国无产阶级能懂得单凭无产阶级一个阶级的力量,是不能胜利的。要胜利,就必须在各种不同的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的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在当时(1940 年)中国的社会各阶级中,毛主席认为农民是工人阶级的坚固的同盟军,城市小资产阶级也是可靠的同盟军,民族资产阶级则是在一定时期中和一定程度上的同盟军,这是现代中国革命的历史所已经证明了的根本规律之一。中国无产阶级需要联系实际,因时制宜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这一点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共边区推行的“三三制”边区政府组织原则就是具体体现。

 接着毛主席在下面的文章中指出,当时中国革命的性质并非无产

 阶级社会主义的,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之所以得出这个结论,是因为中国当时还是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国革命的任务是为了推翻帝国主义(民族革命)和封建势力(民主革命),而革命任务的完成有时还有资产阶级参加(即使大资产阶级背叛革命而成了革命的敌人,革命的锋芒也不是向着一般的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而是向着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同时有指出当时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已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这种新体现在它替社会主义创造前提。中国当时的革命阶段,是为了终结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一个过渡的阶段,是一个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过程。中国的社会必须经过这个革命,才能进一步发展到社会主义的社会去,否则是不可能的。在这里,就明显区分了中国革命的现在阶段任务(1940 年)和将来阶段任务,体现的是毛主席从时代背景出发,敏锐的对事物的认知和判断能力,让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免于急功近利,而是一步一步的沿着稳健步伐前进。

 现在阶段(1940 年)中国革命的任务是要造成民主共和国,而这个民主共和国一定要是一个工人、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在其中占一定地位、起一定作用的民主共和国,而这种共和国的彻底完成,只有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才有可能。中国革命的前途(将来阶段任务)是达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后,中国共产党光荣的伟大的全部革命任务就是准备在一切必要的时候把它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阶段上去,每个共产党员都应为此而奋斗,绝对不能

 半途而废)。这为中国革命的最终前途指明了方向,事后的历史事实也证明毛主席的论断是完全正确和符合实际的。

 读完全篇以后,我感受到的这篇文章的核心就在于毛主席这段话:整个中国革命是包含着两重任务——包括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革命(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现在阶段的革命和将来阶段的革命这样两重任务的。而这两重革命任务的领导,都是担负在中国无产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双肩之上,离开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任何革命都不能成功。这里有明确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必须而且只有在中国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才能完成。并且在文章的最后再次明确给出了结论:领导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这样两个伟大的革命到达彻底的完成,除了中国共产党之外,是没有任何一个别的政党(不论是资产阶级的政党或小资产阶级的政党)能够担负的。

 文章的贯穿古今中外,论述有事实有理论,对革命的对象究竟是谁、这个革命的任务究竟是什么、这个革命的动力是什么、这个革命的性质是什么、这个革命的前途又是什么之类的问题都进行了严谨地阐明和论述。

 在最后,毛主席也毫无避讳地指出:虽然而中国共产党则从自己建党的一天起,就把这样的两重任务放在自己的双肩之上了,并且已经为此而艰苦奋斗了整整十八年(到 1940 年)。然而面对这样非常光荣的,同时也是非常艰巨的的任务。没有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

 这样的任务是不能完成的。所以他号召积极地建设这样一个共产党,乃是每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

 其实,不管在那个特殊的时代为完成中国革命的现在“阶段的任务”、“将来任务”,还是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党的继续引领祖国人民前进的今天,都需要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这篇文章对于今天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中国仍然具有重大的实用意义。我们应该铭记革命先贤的智慧,吸取其中符合今天的需要的精神,用以指导我们的行动。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作为一名预备党员,衷心希望我党带领全国人民奔向更美好的明天。

篇四:中国共产党诞生感想

习 《 中国共产党简史 》 心得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建立以来,已经走过了一百年的风风雨雨。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跌宕、苦难而又辉煌的历史。

 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饱受煎熬,苦难中诞生。自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就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肩负着这两大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经历了国民革命、土地革命,并最终夺取了抗日战争和民主革命的全面胜利,赶走了帝国主义列强,平定了内乱。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也是二十世纪世界最伟大的事件之一,这也意味着第一个历史任务的初步完成。新中国成立以后,广大党员的各级党组织在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克服外界封锁的重重困难,发挥先进模范作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顺利地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造。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这是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步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人民沿着这条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虽然中国共产党给人的感觉是一直在进步,一直带领人们往幸福美好的生活前进,但不可否认在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历史上,并

  不是一帆风顺,从大跃进到文化大革命,中国是在退后,过于冒进,不以事实说话,但是这并没有什么,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中国共产党很快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用实际行动纠正了错误,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正是因为这些错误的代价换来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中国经济连续二十年腾飞的奇迹。十四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的党时刻保持着先进性,与时俱进。中国经济腾飞的奇迹还在继续,中国在世界上的声音也日益响亮。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可以折射过去,也可以昭示未来。历史是一部教科书,让我们在过去的实践长河中得到经验和教育,为未来的发展做出准备。学习党史,让我们时刻不忘老共产党人的牺牲和奉献,也让我们更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身上的使命和任务。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长征精神,不怕吃苦,向着困难前进。

 学习《中国共产党简史》心得2《中国共产党简史》这本书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之际,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写的,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为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提供了一个简明读本。《中国共产党简史》的编著,在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完成,历时两年,十易其稿。全书10章16万字,分为三个部分:从党的创立到新中国的成立;从开国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现在。

  《中国共产党简史》这本书,向我们描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改造旧中国、建设新中国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具有丰富内容的教科书。1921年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时,仅有50多名党员,但只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就建立了新中国,成为执政党。之后在领导中国人民建设与改革的历程中,不断战胜和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同时,党组织本身也发展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党。

 这本书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投身大革命的洪流、在土地革命战争中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在抗日战争烽火中发展壮大、夺取民主革命的全国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内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入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等每个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历程,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为了中国的发展所做的努力。

 通过本次的学习,我深深地感受到,作为新时代的先进青年,我们应该在生活中克勤克俭,严格要求;在工作中身先士卒,勤勤恳恳,不断增强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在学习上,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精神,不断增强新的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我政治理论修养,努力争取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建功立业。这不仅是一种政治责任,也是一种精神追求,是实现个人社会价值

  和人生价值的理想。

 第一章

 中 国共产党的创立和投身大革命的洪流

  一、近代中华民族的历史任务和辛亥革命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是近代中国社会及人民革命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

  中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曾经创造出世界上独领风骚的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然而,当欧美一些国家从十七世纪中叶开始确立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又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工业革命的时候,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统治者却盲目地以中央帝国的“康乾盛世”而自傲,自我封闭,拒绝扩大与外国的交往,仍然陶醉于昔日的辉煌之中。而事实是,原来文明程度落后于中国的欧美国家,这时已远远地跑在了中国的前面。

  盛世已蕴含着衰败,落后就要挨打。到十九世纪中叶,急于向外扩张的英国,以鸦片和炮舰打开了清王朝这个封建专制帝国闭关自守的大门。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被突如其来的外来因素打断了。

  在此之前,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商品经济的发展,已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1840 年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刺激这种发展,对中国社会经济起到很大的分解作用。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一方面,则促进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给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某些客观的条件和可能。

  这种情形,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两个方面的重大变化。

  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和中国封建经济结构的某些破坏,在十九世纪下半叶,一些商人、地主和官僚投资于新式工业,中国的资本主义生长起来并得到初步发展。中

  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虽然促进了封建社会的解体,但与此同时,封建剥削制度不但依旧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着明显优势。因此,资本主义的发展,并没有使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而是变成一个半封建的社会。这是一个方面的变化。

  另一个方面的变化,是外国资本主义勾结中国封建势力压迫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外国侵略者的目的不是使中国的民族资本得到发展,而是要寻求更广大的市场,掠夺更多的资源,攫取更丰厚的利润。为了这个目的,外国列强对中国采用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压迫手段。尽管中国在对外关系中仍保持着独立国家的形式,但在实际上已被纳入不平等条约体系,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清朝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这种状况,使中国一步一步地变成一个半殖民地的国家。

  上述重大变化,使中国由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沦落到深重苦难和极度屈辱的境地。外国资本一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联合压迫,严重地阻碍着中国的社会发展和政治进步,成为民族灾难和人民痛苦的根源。

  这样,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在这两大任务中,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因此,如何反对外国列强的侵略,摆脱封建专制的统治,改变国家贫穷落后的面貌,解决独立、自由、

  民主、统一、富强的问题,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严酷的现实,激起中华民族同仇敌忾。外国资本一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变中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从来没有间断过。可是,历次反对外国侵略的战争也好,太平天国的农民战争也好,鼓吹爱国救亡和变法图强的戊戌维新运动也好,号召“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也好,一次次地都失败了。

  中国人是带着英、美、德、法、俄、日、意、奥八国联军侵占首都北京的民族耻辱进入二十世纪的。那时,展现在中华民族面前的是一片濒临毁灭的悲惨前景。中国人民在进行各种未能成功的反抗之后,又起来革命了。

  二十世纪中国最初的革命领导者,是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随着资本主义近代工业的初步发展,中国社会内部新的社会力量一一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也初步成长起来,从而引起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但是,由于这时无产阶级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因此它所参加的某些斗争,还处在民族资产阶级的影响之下。

  民族资产阶级得到初步发展并登上政治舞台后,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有了新的气象。1905年,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发起成立同盟会,提出了实质上是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标的政治纲领,并努力用革命手段来实现这个纲领。

  1911 年 10 月,辛亥革命爆发。1912 年元旦,中华民国宣告成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使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就此结束,民主共和国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辛亥革命开创了比较更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开了社会进步的闸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并为此后革命斗争的发展,特别是为后来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开辟了道路。从这个意义上说,辛亥革命取得的成功是巨大的。它是二十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所经历的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孙中山因领导这场革命而成为二十世纪初期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

  但是,辛亥革命并没有一个完整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纲领,没有形成一个能够胜利地领导这场革命的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究其根本原因,是领导这场革命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具有很大的软弱性。它同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同占中国人口最大多数的下层劳动群众严重脱离,并害怕发动他们。这样,就使得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力量更没有勇气把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进行到底。

 辛亥革命以同旧的反动势力的妥协而告终,革命的果实落到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手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没有受到削弱,封建势力依然在中国每一个角落盘根错节。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一个也没有解决,中国人民依然生活在贫穷、落后、分裂、动荡、混乱的苦难深渊中。从这个意义上说,辛亥革命又失败了。它的失败,给中国的先

  进分子以深刻的启发,使他们逐渐觉悟到必须另外探寻新的救国救民的道路。

 二、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呈现出人们完全没有想到的一番景象:与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的倒行逆施相呼应,思想界掀起一股尊孔读经的逆流;从西方学来的多党制、议会制,成为各派军阀、官僚、政客借以争权夺利的工具;1915 年日本提出的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再次记录下中国的奇耻大辱;1916 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成直系、皖系、奉系三大派系,各自割据一方,并以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争夺为背景,相互之间展开愈演愈烈的军阀混战,使国家陷于长期的分裂和动乱之中。

  面对残酷的现实,资产阶级革命派并不甘于失败。孙中山高举民主革命的大旗,继续为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而斗争,但屡遭失败,陷入困境。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满怀着对实行议会制的真诚和期望而奔走呼号,惨遭北洋军阀的卑鄙暗杀。革命党人发动的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和护法运动等,换来的是反动军阀的疯狂镇压。这样那样的救国方案都试过了,但沉重的失望代替了原先的希望,国家的情况一天比一天糟。在中国的先进分子中,怀疑产生了、增长了、发展了。

  要救国必须寻找新的出路。中国的先进分子从消沉、苦闷和彷徨中走出来,再次在心中燃起热切的期待,一场巨大的革命风暴在孕育之中。1915 年 9 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的《青年》(后改为《新青年》)杂志,犹如黑夜中的一道闪电,掀起一场空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狂飆。这场运动,正是新的革命风暴到来的前奏。

  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家们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认真思考,认定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根本改造国民性。他们以进化论观点和个性解放为主要思想武器,大力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向封建礼教提出全面挑战。通过批判封建主义的正统思想――孔学,冲破了遏制新思想的罗网,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生气勃勃的、革命的思想解放潮流。但是,他们中的一些人在批判封建正统思想的过程中,也发生过片面性的缺点,夸大了东方文化的落后性,甚至把某些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也当作封建糟粕一概加以否定。这种偏向对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德先生”(Democracy)和“赛先生”(Science),也就是民主和科学。当封建主义在社会生活中占据支配地位的时候,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有着巨大的进步意义。

  初期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阶级旧文化的斗争。但在此时的欧美,资本主义文明的缺陷已经在实际生活中明显暴露出来。1914 年至 1918 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便是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矛盾尖锐化的表现。这就逐渐引起新文化运动左翼人士对西方文明价值的怀疑和批判。正是这种怀疑和批判,为他们日后接受马克思主义奠定

  了思想基础。

  1917 年,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十月革命第一次把社会主义从书本上的学说变成活生生的现实。它所...

相关热词搜索: 中国共产党 感想 诞生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方远公文网 2007-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方远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方远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苏ICP备07012513号-1